[实用新型]生产线衔接防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6534.8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5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健;宋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84 | 分类号: | B29C45/8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37216 | 代理人: | 邓军彩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线 衔接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生产线的两台设备之间的衔接防护板。
背景技术
在一些自动化生产线中,一条线通常都由用于多个工序的加工设备连接而成,尤其是在注塑产品的生产线中,为了保障上、下模方便快捷,注塑机台的操作侧与反操作侧多会保留一些间隙来满足人员作业。通常放料工序与上料工序相毗邻,这就造成注塑机台与上料、放料的流水带以及其它自动化设备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当注塑机台因故障出现异常报警时,作业人员必须进入到注塑机台与流水带或其它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间隙内解除报警,才可以保证注塑机台的正常运行。由于注塑机台的上料和放料均是由机械手来完成,机械手在注塑机台与流水带及其它自动化设备之间来回运行,注塑机台与流水带之间的间隙正是机械手运行时的必经之地,因此,当作业人员在设备的间隙内解除报警作业时很容易被机械手碰到,存在很大的危险,严重的会造成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线衔接防护板,此生产线衔接防护板能够有效的保护作业人员在设备之间的间隙内作业时不被机械手伤到,提高了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产线衔接防护板,包括叠加设置的下护板和上护板,所述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下护板本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上护板包括上护板本体,所述上护板本体上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二调节孔与所述第一调节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
其中,所述下护板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一侧翼,两所述第一侧翼均向上翘起;所述上护板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第二侧翼,两所述第二侧翼均向上翘起;所述上护板本体与所述下护板本体相叠加,所述第二侧翼与所述第一侧翼相叠加。
其中,所述第一侧翼与所述下护板本体之间呈钝角设置。
其中,所述钝角的角度为125°~145°。
其中,所述下护板本体设有所述第一调节孔的一端的中部设有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两侧的所述下护板本体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上护板本体的中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共同形成放料耙孔。
其中,两所述第二侧翼的同一端均设有向所述第二开口的相反方向延伸的侧耳,所述侧耳位于所述第二侧翼的边缘侧,两所述侧耳与所述上护板本体之间形成一避让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各设有两条所述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开口的两侧各设有两条所述第二调节孔。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为条形孔,所述第一调节孔由下护板本体的该端向设有所述固定孔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二调节孔也为条形孔,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调节孔的延伸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宽度一致。
其中,所述下护板与所述上护板通过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的紧固件固定为一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生产线衔接防护板包括叠加设置的下护板和上护板,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下护板本体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下护板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条形的第一调节孔;上护板包括上护板本体,上护板本体上设有条形的第二调节孔,第二调节孔与第一调节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生产线衔接防护板在使用时可通过下护板上的固定孔安装在一侧设备上,然后根据两设备之间的距离调整上护板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上护板上的第二调节孔安装到另一侧的设备上,上护板与下护板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同时穿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固定为一体,从而在两台设备之间的间隙上方形成了一个防护,作业人员在间隙内作业时不会受到上方机械手的伤害,保护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生产线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由于上护板本体和下护板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向上翘起的侧翼,向上翘起的侧翼使得防护板的边缘不会有锋利的棱角,作业人员进出设备间隙的时候不会被防护板本身伤到,进一步的保护了作业人员,提高了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6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