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8837.3 | 申请日: | 2016-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7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龙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8;F28F9/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25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纹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常用的有两种机构形式 :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又分成管束为直管及波纹管集束的不同组成结构。管束为直管的换热器,机构简单,但是重量大,传热系数低,波纹管集束构成的管式换热器,传热系数较高,不足之处是波谷中容易沉淀污垢,影响传热效果,介质流动阻力也较大。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1220195490.1 ,申请日为2012.05.02《一种螺纹管换热器》,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面积幅度大、换热效率高、成本低的螺纹管换热器。但是该实用新型结构较为复杂,换热效率相对较低,缺少压力调控装置,安全性能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压力可控、安全性能高的螺纹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纹管换热器,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支撑脚、螺纹管、保温套、螺钉、螺母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端盖、调压阀、液压表和导流板;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上方开设有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下方还开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开设有第二进料管和第一出料管;所述螺纹管的两个出口端分别插入到第二进料管和第一出料管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上方侧面的中部开设有调压口和测压口,所述调压口中设置有调压阀,所述测压口中设置有液压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表面上还设置有陶瓷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中心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嵌套在螺纹管的两端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外侧还成型有第一翻边,所述两个第一翻边之间嵌入有保温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端盖、流量计和温度计;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第一壳体的其中一个第一翻边相配合搭接,所述第二翻边与第一翻边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测试孔和第二测试孔,所述第一测试孔中设置有流量计,所述第二测试孔中设置有温度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下侧开设有第二排污管。
进一步地,所述槽孔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导流区,所述每个导流区设置有多行导流排,所述每行导流排之间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排的数量为5~8个。
进一步地,所述每行导流排包括多个导流孔,所述每个导流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的数量为3~5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压力可控,安全性能高,适用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龙,未经张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8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