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太空豆穿线机的剪线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2221.3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6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义;李世其;王平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A01K9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太空 穿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竿鱼线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太空豆穿线机的剪线机构。
背景技术
太空豆是钓鱼竿的鱼线上用来控制浮漂等悬浮件位置的一种橡胶或者硅胶米粒,其外形有圆柱形、橄榄形和子弹头形等类型,横截面尺寸小通常只有0.9毫米左右。
传统的钓鱼竿生产中,通常是采用手工的方式将鱼线穿插在太空豆上,由于太空豆尺寸相对较小,手工穿插时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工人容易疲劳,且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自动化的太空豆穿线设备,而研发自动化的太空豆穿线设备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设计一个可在剪线的同时绷紧鱼线的剪线机构,否则就需要人工剪线,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且生产效率较低。
目前市面上虽然有许多剪线装置,但是通常针对是的材质较硬的线材,对于材质相对较软的不锈钢丝鱼线,通常是集成线束后进行裁切,不使用与太空豆穿线机。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用于太空豆穿线机的剪线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用于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的剪线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太空豆穿线机的剪线机构,包括用于将鱼线拉紧在太空豆穿线机的穿针下方的拉线组件和用于剪断所述鱼线的剪切组件,所述拉线组件包括开设有导槽的导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槽内的手指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手指气缸在所述导槽内滑动的拉线气缸,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剪切气缸以及固定连接所述剪切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切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槽垂直于其深度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拉线气缸的缸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拉线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拉线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直线导轨,所述手指气缸的缸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直线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拉线组件还包括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拉线调节螺母相互连接,所述拉线气缸通过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架上间接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剪切组件还包括夹线器,所述夹线器位于所述剪切气缸的缸体和所述拉线气缸的缸体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拉线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剪线机构不仅可以实现将鱼线剪断的功能,同时可将鱼线拉紧在太空豆穿线机的穿针下方,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低且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特别适用于太空豆穿线机。
2、通过将导槽设置成圆弧形,穿太空豆穿线机的针可以提前穿出而不必担心穿针与手指气缸干涉,避免手指气缸需要等待穿针复位才能进行滑动动作,提高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生产获得的成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3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穿线脱钩机构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4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穿线脱钩机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5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穿线脱钩机构又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6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7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的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8为实施例中全自动太空豆穿线机的延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部分零部件。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010-成品; 020-鱼线;
030-太空豆; 100-机架;
110-集料仓; 200-送料机构;
210-振动料盘; 220-调节组件;
221-托板; 222-连接螺杆;
300-装卸料机构; 310-支架;
311-支撑螺杆; 312-横杆;
313-支撑螺母; 314-竖杆;
315-限位螺栓; 316-档杆;
317-调节杆; 320-滑轨;
330-滑块; 340-装卸料气缸;
350-固定架; 351-固定模具;
360-活动架; 361-活动模具;
362-卸料杆; 370-模具拉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2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雷尼替丁的方法
- 下一篇:电缆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