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运动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5630.9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琴;韩袁昭;金伟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3/06;F03D13/25;B63B35/44;F03D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风力机 模型 运动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研究海上浮式风力机运动性能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风电的浮式基础主要采用了现有海洋工程中的大型采油平台设计技术。然而,海上风电浮式基础与深海采油平台的载荷差异很大,关键差别是海上风电浮式基础涉及到风载荷,包括风机叶片运转诱导的气动载荷和塔柱风压,且风载荷和浮式基础的运动相互影响。因此,海上风电浮式基础的运动及其系泊系统的受力比常规油气开采平台的运动及其系泊系统的受力更加复杂。对于大型浮式垂直轴风力机系统,风机的塔柱和叶片为典型的柔性结构,除了以较高频率振动外还随浮式基础一起运动,浮式基础的大幅运动将影响风机结构的刚度,使风机结构的固有频率随浮式基础的运动而改变,发生“动力刚化”或“动力柔化”效应,而浮式基础的运动又与风载荷、波浪载荷、系泊缆载荷等有关且不同的运动自由度之间存在非线性耦合,机理非常复杂。有必要设计可以研究静水和不同波浪周期、波高下浮式垂直轴风力机系统的垂荡、纵摇运动响应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运动测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的运动测量装置,用以模拟和测量海上浮式垂直轴风力机在海洋环境下的运动响应。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运动测量装置,所应用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包括转子系统以及浮式基础系统两个部分,所述的转子系统包括塔柱2、风机叶片1以及轴系3,转子系统通过轴系3与浮式基础11相连接,浮式基础系统包括上部浮力舱9、主动压载舱4、桁架6、垂荡板5、底部压载舱7以及系泊缆绳8,上部浮力舱9下部与主动压载舱4相互连通,桁架6固定连接在主动压载舱4的底部与底部压载舱7之间,垂荡板5等间距固定在桁架6上;在主动加载舱4外围边缘以一定间隔设置四条系泊缆绳8;轴系3置于上部浮力舱 9以及主动压载舱4内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运动测量装置包括计算机、LED灯板14、摄像头15和浪高仪,LED灯板14 至少包含三个红外光点,并在LED灯板14附近固定摄像头15,摄像头15通过图像采集卡与计算机相连;浪高仪采集的液面变化数据通过通道数据采集仪被传送至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运动测量装置,再辅以图像处理及计算软件,可以精确测量浮式风力机系统运动的时域响应,便于试验的操作,有助于提高精度和效率。在进行运动响应的测量中,运用浪高仪记录波浪的情况,使结果相互验证,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式垂直轴风力机模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运动测量试验装置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型运动测量试验装置俯视图;
图5为垂荡自由衰减运动曲线图;
图6为垂荡、纵摇自由衰减运动曲线图;
图7为垂荡、响应曲线图;
图8为垂荡、纵摇响应曲线图。
图中:1、风机叶片;2、风机塔柱;3、轴系;4、主动压载舱;5、垂荡板;6、桁架; 7、底部压载舱;8、系泊缆绳;9、上部浮力舱;10、电缆;11、浮式基础;12、系泊系统; 13、拖车;14、LED发光板;15、摄像头;16、石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行详细描述。
由图1-图2所示为浮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模型,主要分为了转子系统以及浮式基础系统两个部分,所述的转子系统主要分为了塔柱2、风机叶片1以及轴系3,转子系统通过轴系3与浮式基础相连接;浮式基础主要由上部浮力舱9、主动压载舱4、桁架6、垂荡板5、底部压载舱7以及系泊缆绳8组成;两块正六边形大面积垂荡板5等间距设置在主动压载舱 4下,通过六根桁架立管6固定,桁架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动压载舱4底部以及底部压载舱7上表面,在整个装置最下部设置底部压载舱7,为了保证浮式风力机的重心低于浮心,可以在主动压载舱4以及底部压载舱7内加载重物,从而保证风力机正常漂浮在水面上;在主动加载舱4外围边缘以一定间隔设置四条系泊缆绳8,系泊采用半张紧的悬链线型结构,即在每个系泊上都采用锚链-钢缆-锚链的形式;所示电缆10通过上部浮力舱9、主动压载舱 4、垂荡板5以及底部压载舱7,连接到海底变电器,最终汇入电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5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电气控制闸刀开关
- 下一篇:一种空调保护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