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6110.X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8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终端上P-sensor(proximity sensor距离传感器)工作距离准确度测试都是手动调整进行测试。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将终端固定,通过手动移动灰卡位置改变灰卡到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终端屏幕亮灭变化时量取并记录此时灰卡到终端屏幕的距离(即终端P-sensor的响应距离),由此来判断终端上P-sensor的工作距离是否准确。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手动测试带来的主观性、粗略性影响测试的准确度;非自动化测试速度慢,非常影响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可以提高对距离传感器的感测精度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测试效率,并提高测试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检测终端的距离传感器的感测精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终端的底盘、主轴、反射板、亮度感应器、控制器以及驱动组件;所述主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所述反射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主轴上,且所述反射板对应于所述终端的距离传感器;所述亮度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反射板上且对应于所述终端的屏幕;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亮度感应器及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反射板机械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反射板沿所述主轴移动,以使得所述距离传感器触发所述屏幕熄灭或点亮,所述亮度感应器感应到所述屏幕熄灭或点亮时,所述控制器记录所述终端的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控制器控制反射板沿主轴上下移动,亮度感应器在捕捉到终端屏幕亮灭变化时,控制器自动记录当时终端的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相比较现有技术中手动测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而且避免了手动测试中因主观性、粗略性导致的测试误差,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另外,所述底盘上具有多个用于调节所述底盘水平度的旋钮。可以通过旋钮调整底盘处于水平状态,提高检测准确度。
另外,所述底盘具有多个基准球,每个基准球对应一个所述旋钮。通过基准球更加方便判断底盘是否处于水平状态,便于调节底盘。
另外,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仪表盘;所述仪表盘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且用于显示所述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这样,可以直接从仪表盘上读取测试的响应距离,简单方便。
另外,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具有复位按钮和开始按钮;所述复位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反射板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开始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反射板移动。通过按钮更加方便用户操作。
另外,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底盘分别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两端。限定控制面板和底盘的位置,结构更加合理。
另外,所述控制面板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将显示屏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结构简单,而且可以直观的在显示屏上看到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非常方便。
另外,所述主轴上具有刻度,所述刻度的零值对应所述终端的屏幕所在的高度。这样便于测试人员目测灭屏距离或亮屏距离。
另外,所述反射板为灰卡。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板的优选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6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及启动方法
- 下一篇:显示屏装配结构及自动存取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