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制备用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103.1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9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双桃;朱慧;吴云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11/00 | 分类号: | B0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1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化生 吸附剂 制备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制备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吸附技术采用生物材料粉末达到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或染料等污染物的目的,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选择性好等优点。但是,生物吸附技术所采用的生物材料往往密度小、强度低、颗粒直径小,在吸附重金属后须经过沉降、过滤或是离心才能将其与溶液分开,实际操作中吸附剂会发生流失,且吸附完成后固液分离较为繁琐,增加了使用成本。
固定化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状态的材料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活性和可以反复使用的一种技术。目前固定化技术主要有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以及多种固定化方法的联用等,其中以包埋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固定化载体有很多种,常用的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多糖类,如:海藻酸钠、明胶等;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等。凝胶包埋法是将材料(如植物粉末)包埋在凝胶等物质内部的微孔中或由各种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小球内。
本研究采用的固定化技术对个试剂的混合比较讲究,需要均匀搅拌混合,传统的搅拌混合装置并不适合,容易导致组织分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固定化生物吸附剂制备用混合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括支撑底座、双向驱动电机、驱动转盘、偏心轴、驱动连杆、混合玻璃罐、中心固定装置、圆锥支撑架、圆球滚珠、限位凹槽,所述的支撑底座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双向驱动电机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转盘,驱动转盘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偏心轴,偏心轴通过驱动连杆与混合玻璃罐连接,混合玻璃罐的中间套接有中心固定装置,中心固定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圆锥支撑架,圆锥支撑架的下端连接有圆球滚珠,圆球滚珠活动镶嵌有支撑底座左侧上端的限位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合玻璃罐的左右两端通过密封旋接件与圆球摆件连接,圆球摆件通过弧形盖帽与驱动连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心固定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座,橡胶底座下端与圆锥支撑架和圆球滚珠连接,中心固定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松紧调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采用偏心驱动装置与中心支撑的混合罐相互配合,实现混合罐左右摆动,使混合液均匀的搅拌,以满足PPB固体颗粒制备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玻璃罐6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心固定装置7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支撑底座1、双向驱动电机2、驱动转盘3、偏心轴4、驱动连杆5、混合玻璃罐6、中心固定装置7、圆锥支撑架8、圆球滚珠9、限位凹槽10、密封旋接件11、圆球摆件12、弧形盖帽13、橡胶底座14、松紧调节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支撑底座1、双向驱动电机2、驱动转盘3、偏心轴4、驱动连杆5、混合玻璃罐6、中心固定装置7、圆锥支撑架8、圆球滚珠9、限位凹槽10,所述的支撑底座1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双向驱动电机2,双向驱动电机2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转盘3,驱动转盘3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偏心轴4,偏心轴4通过驱动连杆5与混合玻璃罐6连接,混合玻璃罐6的中间套接有中心固定装置7,中心固定装置7的下端设置有圆锥支撑架8,圆锥支撑架8的下端连接有圆球滚珠9,圆球滚珠9活动镶嵌有支撑底座1左侧上端的限位凹槽10。
其中,所述的混合玻璃罐6的左右两端通过密封旋接件11与圆球摆件12连接,圆球摆件12通过弧形盖帽13与驱动连杆5连接;所述的中心固定装置7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座14,橡胶底座14下端与圆锥支撑架8和圆球滚珠9连接,中心固定装置7的一侧设置有松紧调节15。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PPB固体颗粒制备方法:
a、称取一次性泡沫餐盒、大薸、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其质量比为4:4: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山师范学院,未经韩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