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便携式折叠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392.5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5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燕 |
主分类号: | A47C4/02 | 分类号: | A47C4/02;A47C4/30;A47C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名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68 | 代理人: | 陆彩霞,郭杨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便携式 折叠椅 | ||
1.一种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包括椅架、设置于所述椅架上的柔性人体支撑层,所述椅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侧支架、连接于两侧所述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支架包括:
前撑架(11);
后撑架(12),所述前撑架(11)与所述后撑架(12)交叉并在交叉处绕第一轴(16)枢轴连接,
所述横支架包括:
前横杆(21),所述前横杆(21)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所述前撑架(11)的下部能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
后横杆(22),所述后横杆(22)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所述后撑架(12)的下部能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
所述人体支撑层包括:
座位层(31),所述座位层(31)的四个角部连接于两侧的前撑架(11)上部、后撑架(12)上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
搁脚架(13),所述搁脚架(13)的后端部与所述前撑架(11)的下端部能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所述人体支撑层还包括搁脚层(32),所述搁脚层(32)的四个角部连接于两侧的搁脚架(13)前端部、后撑架(12)上端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搁脚架(13)自与所述前撑架(11)的拔插处向前上方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搁脚架(13)包括搁脚前管(131)、搁脚后管(132),所述搁脚前管(131)与所述搁脚后管(132)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撑架(11)包括前撑上管(111)、前撑下管(112),所述前撑上管(111)与前撑下管(112)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后撑架(12)包括后撑上管(121)、后撑下管(122),所述后撑上管(121)与后撑下管(122)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所述后撑下管(122)与所述前撑下管(112)通过所述第一轴(16)枢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头枕架(14),所述头枕架(14)与所述前撑架(11)的上端部能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所述头枕架(14)自与所述前撑架(11)的拔插处向上伸出,所述人体支撑层还包括设置于两侧的所述头枕架(14)之间的头枕层(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每侧的所述侧支架还包括扶手架(15),所述扶手架(15)与所述后撑架(12)的上端部能够拔插的设置,并且拔插处通过弹性绳相连接,所述扶手架(15)自与所述后撑架(12)的拔插处水平向左右两外侧方向伸出,所述人体支撑层还包括两个分别缝接于所述座位层(31)左右两侧边部的三角形扶手层(34),所述扶手层(34)连接在相应的所述扶手架(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便携式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层(34)上安装有置杯架(3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燕,未经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39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