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车后置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439.8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华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28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37238 | 代理人: | 丁波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卡车 后置 保险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车后置保险杠。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保险杠是用金属板制成一根横杠,用螺栓或焊接到汽车的前(后)横梁上;车辆行驶在雨雪等恶劣天气路面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保险杠都是硬质材料制成以及固定保险杠的支架垂直于车底架横梁,保险杠无法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因此这种保险杠起到的保险作用有限;为了解决车辆发生相撞时产生的硬碰硬带来的对人身及财产造成的破坏力,有的采用在保险杠外侧设置橡胶等软性富有弹性材料,但技术效果并不明显、结构复杂且成本高昂;另外,目前的汽车虽赋予了保险杠除了保险作用外的其他多功能,但保险杠的核心作用已被严重弱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缓冲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的卡车后置保险杠,旨在通过提高保险杠的结构,从而减少碰撞时外在冲击力给予车辆的破坏力,尤其是大卡车行驶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造成的严重人身及财产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车后置保险杠,包括保险杠、保险杠支架与固定板,所述保险杠支架是平行的两根,保险杠与保险杠支架一端部焊接连接,保险杠支架与水平面呈现一角度,所述保险杠支架另一端部与固定板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险杠支架与固定板通过铆钉I连接,所述保险杠支架端部设置有一半环槽,半环槽内设置铆钉II,保险杠支架能够以铆钉I为圆心旋转,铆钉II能够限制保险杠支架的旋转弧度;固定板上设置有一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部通过铆钉III与保险杠支架端部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险杠是中空状,保险杠支架与保险杠上力臂、保险杠下力臂焊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险杠支架与水平面呈45度角。
本实用新型一种卡车后置保险杠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有效的缓冲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尤其是大卡车行驶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造成的严重人身及财产的损坏,有效的提高了车辆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险杠支架与车架连接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3为保险杠主视图;
图4为保险杠沿A-A剖视图。
其中,1.保险杠支架;2.保险杠;3.固定板;4.车架横梁;5.车架纵梁;6.铆钉I;7.铆钉II;8.半环槽;9.弹簧;10.铆钉III;11.保险杠上力臂;12.保险杠下力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以非创造性劳动改变其结构的,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卡车后置保险杠,包括保险杠2、保险杠支架1与固定板3,所述保险杠支架1是平行的两根,保险杠2与保险杠支架1一端部焊接连接,保险杠支架1与水平面呈现一角度,所述保险杠支架1与固定板3通过铆钉I6连接,所述保险杠支架1端部设置有一半环槽8,半环槽8内设置铆钉II7,保险杠支架1能够以铆钉I6为圆心旋转,铆钉II7能够限制保险杠支架 1的旋转弧度;固定板3上设置有一弹簧9,所述弹簧9另一端部通过铆钉III10与保险杠支架1端部连接,固定板3两端分别与车架横梁4、车架纵梁5焊接;由于采用保险杠支架1与水平面呈现一定角度的设置,当保险杠2遭受外力碰撞时,就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缓冲,从而减少对车辆的损坏。
当车辆保险杠1遭受外力强力碰撞时,保险杠支架1会以铆钉I6为圆心顺时针旋转,同时弹簧9会被压缩,这样保险杠2顺时针的速度慢慢降下来,外力会慢慢的缓冲掉,从而把碰撞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当外力消失后,保险杠支架1逆时针旋转,由于铆钉II7在半环槽8的限位作用,保险杠支架1恢复到原状,即保险杠支架1能够在半环槽8的限制范围内顺(逆)时针旋转。
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险杠2是中空状,保险杠支架1与保险杠上力臂11、保险杠下力臂12焊接。采用中空状的保险杠2能够减轻其重量,同时节省原材料。
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险杠支架1与水平面呈45度角。保险杠支架1的倾斜角度为45度,既能起到缓冲撞击力的作用,又能预留出顺时针旋转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华,未经朱德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色全息镭射防揭标识
- 下一篇:序列号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