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7540.3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吴锦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6K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 识别 光学 成像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透镜组,尤其涉及一种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虹膜识别技术的深入研究,硬件技术和算法设计被不断的优化,虹膜识别技术有望在移动支付领域被广泛运用。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可集成虹膜识别模块。由于手机广泛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以及手机的物理尺寸特性,对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有着与手机光学成像透镜组相似的要求。
现有的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通常能够满足虹膜识别要求,但具有以下缺点:(1)太多球面透镜的使用降低了光学系统的自由度,导致此光学系统的总长不易做短,重量不易变轻,体积不易变小,元件片数不易变少;(2)由于玻璃镜片自身的光学冷加工工艺特点使得产品量产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体积小巧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孔径光阑、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并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并具有负屈折力,且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呈M字形结构并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表面上至少有一个拐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有一表面为非球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镀有能反射可见光并透过近红外光的滤光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的后侧设置有能反射可见光并透过近红外光的平面滤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镀有能反射可见光并透过近红外光的滤光膜并且第三透镜的后侧设置有能反射可见光并透过近红外光的平面滤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的后侧且位于平面滤光片的后侧还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电子感光元件的距离TTL和整体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满足0.8<TTL/f<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及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像侧表面均镀有能增强近红外光透过率的近红外波段增透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第二透镜的焦距f2、第三透镜的焦距f3和整体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分别满足0<f1/f<2,-2 <f2/f1<0, f3/f<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N2和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分别满足N1≥1.56、N2≥1.56、N3≥1.56;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1和整体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满足0.05<CT1/f<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1和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R2满足0.2<R1/R2<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R1和整体成像透镜组的焦距f满足0.1<R1/f<0.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组由三枚具屈折力透镜组成,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和重量较轻,而且通过透镜组的光焦度分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透镜组体积,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平衡各种像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辨率;同时该虹膜识别光学成像透镜总长短小容易集成在便携式轻薄可携移动终端设备上,可被广泛运用于手机移动支付领域;其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TV畸变小;降低了光学系统的敏感度,易于大批量加工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透镜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透镜组实施例一的像差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透镜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透镜组实施例二的像差曲线图;
图中:10-第一透镜11-物侧表12-像侧表面20-第二透镜21-物侧表22-像侧表面23-左侧弯曲形状30-第三透镜31-物侧表32-像侧表面40-孔径光阑50-平面滤光片60-电子感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7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收集船
- 下一篇:一种应用透明储料桶的冰淇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