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89952.0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5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雷德江;刘永新;黄志永;张华国;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10;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21007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冶炼 钢水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
背景技术
钢铁冶炼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钢水的成分进行检测,以便能即使对钢水的成分及氧含量进行检测及控制。目前,钢水生产厂一般采用取样杯对钢水进行取样,将凝固后的钢水放入光谱分析仪器上进行钢水中的成分含量及含氧量进行分析,但现有的钢铁成分含量取样杯和氧含量取样杯是分开的,操作人员需要分别取用于钢水成分含量测量的钢水和含氧量测量的钢水,这样就造成了重复性的工作,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钢水取样检测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同时实现对钢水成分含量进行取样又能对钢水氧含量进行取样的取样杯。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所述取样杯包括把手,中间具有空腔结构且相互对称的杯体Ⅰ和杯体Ⅱ,所述杯体Ⅰ及杯体Ⅱ通过杯体外设置的连接机构连接,所述杯体内还设置有与空腔结构连通的圆柱状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凸起设置在杯体内部,不与外界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能实现杯体Ⅰ及杯体Ⅱ的闭合或分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取样杯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杯体Ⅰ及杯体Ⅱ上能实现扣合的卡扣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把手为把手Ⅰ及把手Ⅱ,分别设置在杯体Ⅰ及杯体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把手Ⅰ与把手Ⅱ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当杯体Ⅰ与杯体Ⅱ闭合时,把手Ⅰ与把手Ⅱ也能闭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空腔结构为圆柱形,锥形,方形,梯形或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圆柱状的长为50~70mm,底面直径为3~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圆柱状的长为60mm,底面直径为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样杯由空腔结构及圆柱状凸起分别构成钢水成分含量取样区及钢水氧含量取样区,能同时实现对钢水成分含量测定的取样及含氧量测定的取样,减轻操作人员的取样负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由两个结构相同相互对称的杯体Ⅰ和杯体Ⅱ构成,当取出的钢水凝固以后直接将杯体Ⅰ及杯体Ⅱ分开,将样品倒出即可,相比于现有取样杯,更有利于样品的取出,节省了取出时间,提高效果。
3、本实用新型钢水氧含量样品区设置在取样杯杯体内,不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以防止在取样及凝固过程中被氧化,使测得的氧含量更为精确。
4、本实用新型取样杯其空腔结构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可以降低取样杯的加工难度,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取样杯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杯体Ⅰ的正视图,C为右视图;
图2为实施例2取样杯示意图,其中A为俯视图,B为杯体Ⅰ的正视图,C为右视图;
附图标记:1-把手,2-杯体,3-连接机构,4-卡扣组件,5-空腔结构,6-圆柱状凸起,101-把手Ⅰ,102-把手Ⅱ,201-杯体Ⅰ,202-杯体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冶炼钢水取样杯,如图1所示,所述取样杯包括把手1,中间具有空腔结构5且相互对称的杯体Ⅰ201和杯体Ⅱ202,所述杯体Ⅰ201及杯体Ⅱ202通过杯体外设置的连接机构3连接,所述杯体1内还设置有与空腔结构5连通的圆柱状凸起6。所述圆柱状凸起6设置在杯体内部,不与外界相通。所述杯体Ⅰ201及杯体Ⅱ202上还分别设置有能实现其相互扣合的卡扣组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六合锻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89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