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0985.7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丁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8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隧道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隧道中环境特殊,容易出现各类事故,定期检测隧道的内部情况,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
隧道的检测项目多样,主要有地质雷达检测、风速检测、噪声检测、照度检测、碳化检测等。在检测时,需要携带各类设备,对不同项目进行专业化测量。设备多而杂,测量项目多,效率低,精度低,不利于有效的获得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采用小车形式,装载多种检测仪器,在运行中同步检测,获得大量数据并存储,便于远程了解隧道内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包括支撑台、叶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机、齿轮组、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气体传感器和雷达信号接收器,所述支撑台内部放置若干种传感器,支撑台下方安装蓄电池;所述支撑台四角安装立杆,立杆尾部安装履带轮,履带轮轴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支座固定在立杆上;所述支撑台中部安装放置风表,风表上通过连轴安装叶轮,叶轮位于外壳外部;所述支撑台上安放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电机连接齿轮组,齿轮组连接转轴,转轴末端安装雷达信号接收器。
作为优选,所述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传感器依次与第一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烟雾传感器和CO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安装在设备的前端;支撑台上设有外壳,外壳在前端开有进气口,外壳在后端开有出气口;气体传感器的进气口朝前,气体传感器旁边安装噪声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通过支座安装在支撑台上,电机轴连接齿轮组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转轴固定,转轴伸出外壳;雷达信号接收器内部安装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与雷达信号接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二处理器。
作为优选,所述履带轮上设有履带;风表固定在支撑台上,风表与第一处理器电连接;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第二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给控制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传感器、电机、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小车形式,装载多种检测仪器,在运行中通过多组传感器同步检测,实时获得设备在隧道内的检测数据,便于远程了解隧道内的情况,通过进一步处理分析数据,获得隧道内安全系数,利于防范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的传感器检测项目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的隧道检测设备的雷达检测项目框图。
图中:1-支撑台、2-外壳、3-叶轮、4-湿度传感器、5-电机、6-齿轮组、7-第一处理器、8-进气口、9-第一速度传感器、10-第二速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蓄电池、13-履带轮、14-履带、15-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6-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7-风表、18-第二处理器、19-驱动电机、20-立杆、21-雷达信号接收器、22-转轴、23-出气口、24-无线通信模块、25-噪音传感器、26-气体传感器、27-控制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0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在线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钻井平台漏油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