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夜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1419.8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0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蒋涛;王新韬;程亚洲;孙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光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夜视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控设备,具体讲涉及一种激光夜视仪。
背景技术
激光夜视仪采用主动激光红外夜视技术,具有背景反差好、成像清晰、不受外界照明影响等特点,使用高分辨率低照度彩转黑摄像机,夜间最远可发现3000米处的人员、车辆、设施等目标,并可实现昼夜连续监控。市售主流激光夜视仪的光照角度(激光照射角度)主要为手动调节和激光同步变焦两种。手动调节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手动调节激光照射角度,使用灵活方便,但耗费人力,不适用于无人值守型监控应用;激光同步变焦则是通过微处理器自动采集摄像机当前视场角度,通过预先匹配好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驱动激光镜头步进马达转动特定步数以实现同步变焦目的,其缺点主要有:1、步进马达为开环控制,容易产生位置误差,且该误差量会随时间而积累,工作时间越久累积误差越大,所以需要经常归位校准,影响使用体验,2、为保证步进电机平滑转动,需要微处理器不间断的向马达驱动电路发送脉冲信号,且对相邻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较高,故采用步进马达驱动方式,因此会消耗较多的微处理器资源。3、需要监控某一重点目标时,激光照射角度无法手动控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避免上述弊端,提高激光夜视仪在不同应用场合的适用性,避免因激光照射角度累积误差,激光照射角度过大而使目标光照度过低或激光照射角度过小而使补光范围过小,而影响对重要目标的监控能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驱动方式并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联动自适应的技术方案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变焦镜头4、摄像机5、激光照射角度自动联动智能控制电路2、可调焦激光准直扩束镜头3、激光驱动电路1和半导体激光器6。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激光器6包括光纤耦合激光器、空间阵列激光器和C-mount封装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焦激光准直扩束镜头3为恒定焦距,改变聚焦位置来调节激光出射角度,由直流马达和电位器组成的闭环形式控制所述激光出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照射角度自动联动智能控制电路2及激光驱动电路1为集成在同一块PCB或是分别集成在两块PCB上的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照射角度自动联动智能控制电路2及激光驱动电路1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硬件包括:微处理器、PWM方式调速的马达以及变倍信号、光圈信号和RS485输入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软件包括: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联动模式;所述手动模式通过光圈指令控制激光照射角度变化;所述自动模式联动包括快速达到匹配位置和低速精确到达匹配位置两个阶段。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镜头更换为直流马达驱动并以精密电位器作为位置反馈元件,构成闭环控制结构,并通过PWM控制马达转速,马达驱动镜头转动的同时通过齿轮传动使电位器同镜头同步转动,电位器的转动会改变其电阻值,微处理器通过模数转换电路所测得的电位器的电阻值与激光镜头的位置及激光照射角度具有唯一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误差极小且不存在累积误差。
2、本实用新型由于驱动直流马达微处理器只需向驱动芯片发送开始、结束命令及方向信号即可,降低了微处理器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的微处理器通过RS485接口和变倍马达电压信号实时监测变倍控制命令,当微处理器接收到变倍控制命令后立即切换到自动联动模式,实时监测视场角度变化并驱动激光镜头使激光照射角度自动跟踪视场角度变化,当变倍指令停止后,立即切换到手动控制模式,接收手动控制命令后控制激光镜头相应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激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激光夜视仪的结构框图;
图3激光夜视仪的实物图;
其中,1-激光驱动电路、2-激光照射角度自动联动智能控制电路、3-可调焦激光准直扩束镜头、4-变焦镜头、5-摄像机、6-半导体激光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方案以微处理器为主控芯片,通过监测控制指令状态,自动切换工作模式。控制部分同激光器及激光镜头封装在同一模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光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集光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1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