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1473.2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辛平;侯立波;池亮;孙英策;吴楠;赵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04 | 分类号: | F22B3/04;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1.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所述系统与蒸汽凝液供给装置连接,所述系统包括:低压凝液罐、换热降温系统、低低压凝液罐;
所述低压凝液罐的入口与所述蒸汽凝液供给装置连接,出口与换热降温系统连接,低压凝液罐将来自蒸汽凝液供给装置的蒸汽凝液进一步气液分离得到第一温度凝液,将第一温度凝液经低压凝液罐出口注入换热降温系统;
所述换热降温系统包括一换热器、一伴热水供给系统,换热器设有蒸汽凝液进口、蒸汽凝液出口、伴热水进口、伴热水出口,低压凝液罐出口与蒸汽凝液进口连接,所述伴热供给系统与换热器伴热水进口、出口连接构成循环换热系统,来自伴热水供给系统的较低温度伴热水注入换热器,较低温度伴热水吸收第一温度凝液热量后经换热器伴热水出口流出,同时将第一温度凝液降温后得到第二温度凝液,第二温度凝液经蒸汽凝液出口流入低低压凝液罐;
所述低低压凝液罐入口与换热器的蒸汽凝液出口连接,低低压凝液罐对第二温度凝液气液分离得到满足后续处理系统需要的第三温度凝液,第三温度凝液流入后续处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供给系统包括一伴热回水总管线、一伴热水入口支线、一伴热水出口支线、一主连通阀,所述主连通阀设置于伴热回水总管上,在主连通阀两侧的伴热回水总管线上各引出所述伴热水入口支线、所述伴热水出口支线,所述伴热水入口支线与换热器伴热水入口连接,所述伴热水出口支线与换热管伴热水出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水入口支线、所述伴热水出口支线均设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伴热水入口、蒸汽凝液出口设置于换热器上部,所述换热器伴热水出口、蒸汽凝液进口设置于换热器下部,蒸汽凝液出口连接蒸汽凝液出口管线,蒸汽凝液出口管线另一端连接低低压凝液罐,蒸汽凝液进口连接蒸汽凝液进口管线,蒸汽凝液进口管线另一端连接低压凝液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较低温度伴热水经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所述伴热水出口支线回流至伴热回水总管线,经伴热回水总管线流入伴热系统重新利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检测低压凝液罐液位的液位控制阀组,所述液位控制阀组设置于换热器的蒸汽凝液进口管线或蒸汽凝液出口管线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凝液自低压凝液罐底部出口、蒸汽凝液进口进入换热器换热后经换热器的蒸汽凝液出口进入低低压凝液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的蒸汽凝液进口与蒸汽凝液出口之间连接一换热器副线,所述换热器副线上设有跨线阀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凝液供给装置的蒸汽凝液为中压凝液罐1.30MPa的凝液或锅炉连排及1.30MPa低压蒸汽用户产生的低压蒸汽凝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14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感应加热锅炉
- 下一篇:余热锅炉及转炉煤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