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智能输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2557.8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4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海桐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智能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医用智能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特别是医疗和医用安全问题,目前,医院给病人输液一般采用护士专人值守,或者病人家属专门监控。传统的医院打点滴的时候使用的是人工监控点滴输液装置器,利用势能差将液体输入到病人的体内,同时还利用软管夹对软管夹的松紧程度来控制液体输入人体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人工值守监护不到位,就可能导致瓶装输液在液体输完后气体由输液管路进入人体,既通常所谓气体栓塞,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会给病人和医务人员带来良多平安隐患和未便。因此,急需一个智能的输液装置来实现输液过程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智能输液装置,本装置操作方便,显示直观,让护理人员监控病人打点滴的进程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避免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回血”而造成的医疗事故,提高病人治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智能输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安装有三个成三角形分布的电动推杆,三个所述电动推杆上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椭圆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输液固定架,所述的输液固定架上均匀设有4个LED灯,所述LED灯的下方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另一端与输液瓶相连,所述输液瓶上贴有电子标签;所述输液瓶的瓶口处设有瓶塞,所述支撑板上均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瓶塞通过通孔与第一输液管相连,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上设有电磁阀,依次为: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有主输液管,所述主输液管上设有四个连接口,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口与主输液管相连;所述操作台上还设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左端延伸有上下对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上开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内放置有输液滴管,所述输液滴管的两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压板与推杆相连,所述推杆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下支撑板上开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内放置有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主输液管的一端与输液滴管相连,所述输液滴管的另一与第二输液管相连,所述第二输液管连接有输液针。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内设有单片机,所述拉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驱动电机、LED灯、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均与单片机相连,所述单片机连接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送模块和扬声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显示屏、按钮和RFID读卡器,所述显示屏和按钮均与单片机相连;所述RFID读卡器通过无线接收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所述单片机通过无线发射模块与监控中心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安装在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内设有蓄电池,所述电动推杆分别与电源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四个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能够时刻检测液体和余量和滴速,并且在药液滴完后能够自动地切断液体进行本地和远程报警,通知医护人员及时更换液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2)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读取患者的信息,便于护理人员对输液信息查询,保证了输液过程中患者的身份与输液的信息的准确性;
(3)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减少了人为误差,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患者输液时的精神负担,实现了输液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瓶塞的结构图;
图3是控制装置的结构连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海桐,未经孙海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25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