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4181.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9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常志勇;孙友宏;吕建华;翁小辉;高科;刘宝昌;郭威;贾瑞;邓孙华;陈东辉;马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B01D19/00;B01D6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仿生 体式 半透膜 脱气 | ||
1.一种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其特征在于:由脱气层(A)、集气段(B)、仿生整流板(C)、输气段(D)、传感器阵列(E)、排气嘴(1)和导线(2)组成,其中脱气层(A)固接于集气段(B)的前端;仿生整流板(C)的6个长板(14)镶嵌于集气段(B)的6个横槽(8)中,仿生整流板(C)后端由输气段(D)限位;输气段(D)前端与集气段(B)后端螺纹连接;输气段(D)后端与排气嘴(1)入口螺纹连接;传感器阵列(E)由传感器Ⅰ(19)、传感器Ⅱ(20)和传感器Ⅲ(21)组成,传感器Ⅰ(19)、传感器Ⅱ(20)和传感器Ⅲ(21)均布于输气段(D)的环形槽(18)中,导线(2)经通孔(17)与传感器Ⅰ(19)、传感器Ⅱ(20)和传感器Ⅲ(21)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层(A)由半透膜(6)和支撑网(5)组成,半透膜(6)附着于支撑网(5)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段(B)为回转体,集气段(B)轴向截面外轮廓由直线a-b、直线b-c、直线c-d、圆弧线d-e和直线e-f顺序连接而成,其中直线a-b与直线b-c的夹角θ1为75°,直线b-c长度为20mm,直线c-d长度为15mm,直线e-f长度为10mm,直线c-d与直线b-c的夹角θ2为90;圆弧线d-e是以半径r1=60-65mm、圆心角α1为85°形成的圆弧;集气段(B)轴向截面内轮廓由圆弧线i-j和直线j-k连接而成,其中圆弧线i-j是以半径r2=75-80mm、圆心角α2为65°形成的圆弧,直线j-k长度为10mm;集气段(B)中a-b段和c-d段壁厚与b-c段壁厚t1相同,t1为3mm;集气段(B)前端最大直径d1为185-195mm,集气段脱气口直径d2为150-160mm,集气段(B)后端外径d3为36mm;集气段(B)后端直线j-k段内圈设有内螺纹,直线j-k段前设有凹槽(G),凹槽轴向长度l1为20-25mm,凹槽(G)上设有6个周向均布的横槽(8),横槽宽t2为2mm,集气段(B)后端横截面中对应横槽(8)的最大直径d7为32mm、最小直径d5为24mm;集气段(B)的内壁设有凹坑状仿生微结构(10),凹坑状仿生微结构(10)的凹坑是表面直径d’为0.9-1.8mm,深度h为0.3-0.6mm的浅球形,二相邻凹坑的中心距t为2-2.5mm;6个载气入口(7)均布于集气段(B)的最大直径处后缘,沿直径d6为166-176mm的圆均匀排列,载气入口(7)的外径d4为10-12mm,壁厚为3mm。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段(D)为圆管状,输气段长度L为80-85mm,输气段内径d13为26mm,输气段壁厚t4为5mm,输气段(D)前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长度l2为10mm,输气段(D)末端设有内螺纹,内螺纹长度l4为10mm,输气段(D)末端内螺纹前的内圈设有环形槽(18),环形槽宽度l3为20-25mm,环形槽直径d14为32mm,环形槽(18)上设有通孔(17);输气段(D)中环形槽(18)前的内壁设有环状仿生微结构(16),环状仿生微结构(16)的截面是半径r3为0.4-0.6mm的半圆,且半圆沿内壁轴向紧密排列。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仿生一体式半透膜脱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仿生整流板(C)的横截面呈放射状,由6个单元体(F)和中心圆筒(11)组成,其中单元体(F)由短板Ⅰ(12)、圆弧板(13)、长板(14)和短板Ⅱ(15)组成,短板Ⅰ(12)和短板Ⅱ(15)经圆弧板(13)对称固接于长板(14)两边,短板Ⅰ(12)与长板(14)的夹角α3和短板Ⅱ(15)与长板(14)的夹角α4相等,均为200;长板(14)內端固接于中心圆筒(11)的外圆;6个单元体(F)均布于直径d11为32mm的圆内,圆弧板(13)位于直径d8为16mm的圆周上,短板Ⅰ(12)和短板Ⅱ(15)位于直径d10和直径d12的圆之间,其中直径d10为20mm,直径d12为12mm;短板Ⅰ(12)、短板Ⅱ(15)和长板(14)的纵轴线的延长线均相交于中心圆筒(11)的中心;中心圆筒(11)的外径d9为6mm;长板(14)的壁厚t3为2mm,中心圆筒(11)、短板Ⅰ(12)、圆弧板(13)和短板Ⅱ(15)的壁厚均为1mm;仿生整流板(C)的轴向长度与集气段(B)的凹槽轴向长度l1相等,为2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418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土钻
- 下一篇:检测设备、曝光设备和制造设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