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成流道滴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5393.4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4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鑫铭源喷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成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成流道滴灌带,用于农业灌溉。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再经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使作物根系最发达区的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湿度,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微生物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状况,为作物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
滴灌带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出流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现有的滴灌带通常采用的是贴条式的滴灌带,其包括主管和贴在主管内壁的贴条,贴条贴在主管内壁上,并与主管内壁构成流道,该流道在主管内部具有进口,流道上在于贴条对应的位置打孔,从而形成出口。这种贴条式的滴灌带具有以下缺点:1、结构复杂,材料成本高;2、加工工艺复杂,需要先贴片挤出,再进行主管挤出,主管挤出时,贴片附到主管内,最后还要在主管上定位打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艺简单,成本降低的自成流道滴灌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成流道滴灌带,包括软质且呈片状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沿其宽度方向卷制成管状,并形成一个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主流道,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重叠设置并形成重叠区域,本体的重叠区域通过热压将本体的两端固定并形成若干独立的滴灌流道,所述滴灌流道一端与主流道连通,而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自成流道滴灌带,无需设置贴片来形成滴灌流道,结构上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滴灌流道是通过本体两端重叠并热压形成的,工艺上更加简单,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使用时,主流道通水,水进入滴灌流道的,并从滴灌带外部滴出,无需在滴灌带上打孔,而使水滴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的重叠区域热压形成压痕线,本体两端在重叠区域的压痕线处固定,所述本体两端在重叠区域在没有压痕线处保持间隙,该间隙连通压痕线形成上述的滴灌流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痕线包括第一纵向压痕、第二纵向压痕和若干横向压痕,第一纵向压痕和第二纵向压痕分别设置于重叠区域的两侧,第一纵向压痕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未封闭段,第二纵向压痕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未封闭段,所述滴灌流道之间是通过横向压痕隔开,所述第一未封闭段形成滴灌流道的进口,第二未封闭段形成滴灌流道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痕线还包括第三纵向压痕,第三纵向压痕设置于第一纵向压痕和第二纵向压痕之间,并与第一纵向压痕和第二纵向压痕平行设置,第三纵向压痕设置有若干第三未封闭段,第三纵向压痕上的第三未封闭段形成过流口,第一纵向压痕与第三纵向压痕之间的区域与第三纵向压痕和第二纵向压痕之间的区域通过过流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纵向压痕和第三纵向压痕之间的间距与第三纵向压痕和第二纵向压痕之间的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本体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自成流道滴灌带,无需设置贴片来形成滴灌流道,结构上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的滴灌流道是通过本体两端重叠并热压形成的,工艺上更加简单,仅需一步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使用时,主流道通水,水进入滴灌流道的,并从滴灌带外部滴出,无需在滴灌带上打孔,而使水滴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成流道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成流道滴灌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鑫铭源喷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鑫铭源喷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53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