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羊口服给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95638.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9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神学慧;戴建荣;傅忠宇;梁幼生;李叶芳;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丹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时旭丹,张仕婷 |
地址: | 212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羊 口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羊口服给药装置,属于羊疾病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口服法是治疗家畜疾病的常见的给药方法之一,其不仅能够预防家畜疾病,也能快速的治疗家畜疾病。家畜疾病种类较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作为家畜疾病的一种,在我国常见的有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这些疾病的治疗均需经家畜口服给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血吸虫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及畜牧业的发展。在我国除了人以外,发现自然感染的动物达40余种,以牛、羊、和犬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而在血吸虫病防治中防控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采用化学药物吡喹酮(片剂)对其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目前常用的经羊口服给药方法常有3种,1、直接灌药法,给药者一手从羊一侧口角打开口腔,另一手持药片投入舌根部,使其自行咽下;2、药液灌药法,将吡喹酮压碎经水溶解,装瓶再灌入羊口部,使其自行咽下;3、混饲给药法,将吡喹酮均匀混入饲料,让羊吃料时能同时吃进药物。前两种方法均因羊牙关紧咬,不易掰开,或即使掰开,因羊自身抵触,舌头难以控制等因素,使口部开放不畅,给口服给药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大了给药难度且药量也不易掌控,同时也给给药者的安全带来隐患;第3种方法,虽然不需要人工经口部服药,但饲料中药物的浓度和剂量难以把握。综上所述3种经羊口服给药的不足,导致了羊血吸虫病治疗和预防性服药效果时常得不到保障而影响防治成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羊口服给药装置,所提供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羊口服给药装置,包括开口管和进药管,进药管插入开口管中部进行给药;
所述开口管具体包括左手握柄、右手握柄、羊口咬管和上下进药管孔,羊口咬管两侧分别与左手握柄和右手握柄连接,羊口咬管中央开有一个通孔,即上下进药管孔;
所述进药管具体包括漏斗进药口、主进药管、出药口和压舌板;主进药管上端为漏斗进药口,下端开有出药口,出药口前端设有压舌板;
所述进药管通过上下进药管孔插入开口管中部。
所述漏斗进药口上部开口处直径大于下部直径,下部直接与主进药管连接。
所述羊口咬管和进药管均为透明的PVC管。
所述进药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羊口服给药装置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1)开口管的放置:给药时,轻微掰开羊口腔,将开口管横推入羊口中,使羊舌尖压于羊口咬管下方,通过左手握柄和右手握柄将开口管推动至羊口角处,并调整上下进药管孔对准羊口中正中位置;
(2)进药管的放置:将进药管前端通过上下进药管孔浅插入羊舌根部位,进药管前端的压舌板轻压羊舌,使羊头部抬高;
(3)给药:通过主进药管前端的漏斗进药口进行给药。
所述所给药包括片剂、粉剂或药液。
口服片剂时能够通过对进药管注水的方式帮助吞咽。
通过给药完毕后再次在进药管进行冲水的方式进一步给入残余药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羊口服给药,既省时省力、方便经济,又提高了口服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和增强了给药者的安全性,并为羊血吸虫病等疾病的治疗、群体性防治提供了一种快捷的给药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创造性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开口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药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开口管;1-1、左手握柄;1-2、右手握柄;1-3、羊口咬管;1-4、上下进药管孔;2、进药管;2-1、主进药管;2-2、出药口;2-3、压舌板;2-4、漏斗进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羊口服给药装置
如图1-2所示:一种羊口服给药装置,包括开口管1和进药管2,进药管2插入开口管1中部进行给药;
所述开口管1具体包括左手握柄1-1、右手握柄1-2、羊口咬管1-3和上下进药管孔1-4,羊口咬管1-3两侧分别与左手握柄1-1和右手握柄1-2连接,羊口咬管1-3中央开有一个通孔,即上下进药管孔1-4;
所述进药管2具体包括漏斗进药口2-4、主进药管2-1、出药口2-2和压舌板2-3,主进药管2-1上端为漏斗进药口2-4,下端开有出药口2-2,出药口2-2前端设有压舌板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丹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镇江市丹徒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95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