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0462.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2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侯江朋;周汉国;孟宪波;李静;赵永福;杨峰;高帅;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构 静力 试验 加载 实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力试验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本装置可应用于大中型结构静力试验,如受弯构件实验、受压构件实验、钢屋架静载实验以及大型网架结构实验、桩承载力试验等,可以满足大多数的结构静力试验要求。
背景技术:
结构静力试验是研究结构安全、新型结构材料性能、结构破坏形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测结构强度、刚度、抗裂性能等的常用方法。试验方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对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结构静力试验在新材料的性能测试、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也经常用到。常用的结构静力加载试验架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因试验架自重大、实验试样种类多导致实验操作麻烦、工作量大;
2、为了满足不同实验要求,实验过程中横梁需要进行上下位置调整,由于横梁比较笨重,操作麻烦、工作量大,且安全性低;
3、不能满足多种结构试验的要求;
4、在进行自重较大的结构试件试验时,试件正确就位操作麻烦,而且在试件摆放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破坏;
5、在安装与后期调试中需要借助外部起重设备,增加安装与后期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结构静力实验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可以实现自调节组合横梁高度,通过调节加载支座的高度适应不同高度的试验构件,并可以利用自身设备对较重试验构件进行起吊和安装,从而满足绝大多数结构静力试验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由支撑柱、组合横梁、顶梁、液压千斤顶、横梁自调节电动葫芦、吊装试件电动葫芦、加载支座组成,其中,支撑柱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于刚性地面,组合横梁通过螺栓孔与支撑柱连接,并可调节高度;组合横梁底部设置有轨道,液压千斤顶和吊装试件电动葫芦通过轨道与组合横梁连接,并可以自由调整位置;顶梁位于支撑柱上方,共计两个,两个顶梁通过螺栓分别与两侧支撑柱顶端钢板上的长圆形螺栓孔连接,横梁自调节电动葫芦通过螺栓与顶梁连接。加载支座位于组合横梁正下方,放置于刚性地面。顶梁为工字型钢,支撑柱截面为槽形,支撑柱上均匀分布有螺孔方便组合横梁的上下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其进一步特征在于:加载支座由底座、垫板和加载平台组成。其中底座由底板、角钢和定位钢筋组成,垫板和加载平台底部设置有定位孔,底座、垫板和加载平台通过定位钢筋拼合。
与现有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实验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无需借助外部起重设备,可利用自调节电动葫芦对自身组合横梁进行高度调节,大大降低了试验的难操作、试验费用高等问题;
(2)可调节支座可以适应不同试件的高度;
(3)通过吊装试件的电动葫芦可方便吊装、准确就位一些自重大的结构试件,并且减少了在试件摆放过程中对试件的损害。
(4)通过调节尺寸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结构静力试验。
(5)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大大减少了试验过程中体力劳动、增加了自重大试样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静力试验加载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静力试验加载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横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底座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底座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垫板;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加载平台;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加载平台底板详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载支座的整体拼合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
1-顶梁、2-支撑柱、3-组合横梁、4-吊装试件电动葫芦、5-液压千斤顶、6- 荷载传递横梁、7-加载支座、8-铰支座或固定支座、9轨道卡槽、10-轨道、11- 压力传感器、12-顶梁连接螺栓、13-支撑柱固定螺栓、14-螺孔、15-横梁自调节电动葫芦、16-横梁自调节电动葫芦连接螺栓、17-组合横梁连接螺栓、18-轨道卡槽连接螺栓、19-吊装试件电动葫芦连接螺栓、20-液压千斤顶铰连接、21-支撑柱加劲肋、22-荷载传递横梁加劲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中心,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勘探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0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