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式船用自吸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1946.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0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巫进;陈金平;邱勇;姜大连;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振华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9/06 | 分类号: | F04D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式船用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自吸离心泵,特别是一种自控式船用自吸离心泵。
背景技术
舰船配套的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和压载用水系统均靠水泵维持运行,该类系统配套的水泵多数为离心泵。随着科技进步的步伐,智能设备的普及,大中型舰船机舱已进入无人值守时代,相配套的离心水泵也要作智能化控制。因此,配套的离心泵必须具有自吸结构,有自吸功能才能实现智能化控制。当今市场上供应的商品自吸离心泵品种很多,而且结构不同,但都存在一个共同弱点,即初次使用或间隔较长时间使用时,都得靠人工往泵内注水,然后启动泵才可能实现自吸,此番操作虽然难度不大,但不适合现代舰船配套。特别是设有气液分离室、回流孔和隔舌结构的自吸离心泵,因配置的气液分离室具有一定体积,泵安装占地面积大,而且重量重。另外,泵内预留的回流孔和隔舌与叶轮的间隙都存在内泄漏,使得泵运行效率低下。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的自吸离心泵不适合直接用于现代舰船配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轻便,实现自吸时间短,运行可靠且效率高的自控式船用自吸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自控式船用自吸离心泵,它包括离心泵、抽吸装置、压控管道和抽吸管道。所述离心泵是船用立式泵,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立两侧,进水口和出水口法兰边上均设有朝上的径向外接口,泵盖也设有外接口。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法兰边上以径向外接口搭接竖置的抽吸装置,此连接做到抽吸装置的内腔直接联通离心泵的进水口。所述抽吸装置与侧面的离心泵同轴向安置,抽吸装置包括液位开关、喷射泵、压控开关、电磁阀和气动阀。所述喷射泵的动力源为压缩空气,直管状的喷射泵上端安置喷嘴,朝下喷射的喷嘴进口端由配装的电磁阀控制,喷射泵的吸入室侧面接口与液位开关之间的连接管道由气动阀控制通断,喷射泵另一侧配置的压控开关分别联通液位开关和电磁阀。所述压控管道和抽吸管道均为无缝金属管,压控管道一端连接离心泵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压控开关,由此构成离心泵输出水压的测控通道。抽吸管道一端连接离心泵内置泵盖的外接口,另一端与抽吸装置的液位开关内腔沟通,由此构成离心泵起动阶段吸入管道和泵腔一同被抽吸真空的通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喷射泵配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65~0.8MPa。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抽吸装置配置的液位开关为浮球式结构,浮球的中心位于叶轮水平中线之上至少30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用抽吸装置和离心泵组成自吸泵,结构相对简单且体积小,而且制作容易;
2、制成的自吸泵在内置喷射泵作用下,显著提高吸上能力,做到启动前无需人工注水,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3、快速实现自吸,大大减少泵内回流量,所以泵运行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抽吸装置结构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振华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振华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