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全封闭电缆中间接头防水防火防爆安全盒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4567.9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钟其达;梁伟鹏;刘金炜;钟其跃;黎泽荣;吴培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安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0 | 分类号: | H02G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529400 广东省恩平市江门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封闭 电缆 中间 接头 防水 防火 防爆 安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全封闭电缆中间接头防水防火防爆安全盒壳体。
背景技术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13.2.1.5防止电缆火灾非直埋电缆接头的最外层应包覆阻燃材料,充油电缆接头及敷设密集的中压电缆的接头应用耐火防爆槽盒封闭。13.2.2.1电缆密集区域的在役接头应加装防火槽盒或采取其他防火隔离措施。
电缆中间接头是电缆最薄弱的环节,它与电缆同等重要。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电缆化普及工程遍及每个城市,越来越多的电缆化工程将电缆集中到电缆沟或电缆井里,按国家电网的电缆化规定在电网建设中电缆井或电缆沟的电缆中间接头是不允许并排的,可是在如今的城市配网电缆化工程当中由于存在很多客观的因素电缆中间接头并排的情况似乎无法避免,而常见的电缆中间接头经常是三个左右甚至更多个并排;变电站的电缆沟电缆出线往往是十几根或者更多。随着电力电缆化工程的普及,电缆事故率也随之增多,大量事实证明,大部分的电缆事故和电缆附件有关,特别是电缆中间接头。由于质量和安装工艺的原因,电缆中间接头一旦发生爆炸,轻则把同沟并排的其它电缆也破坏,严重的将会酿成电缆火灾,给整个电力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安全盒,安全性能较低,在发生爆炸时损害其他设施,造成财产损失,且密封性较差,不能适用于水下或恶劣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全封闭电缆中间接头防水防火防爆安全盒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缆中间接头安全盒,安全性能较低,在发生爆炸时损害其他设施,造成财产损失,且密封性较差,不能适用于水下或恶劣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全封闭电缆中间接头防水防火防爆安全盒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紧缩口、紧固螺钉、泄能口、密封塞、防水垫圈、凸筋、防爆胶泥、内壳和阻燃隔热层,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紧固螺钉螺纹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两端形成紧缩口,所述紧缩口内设置有防水垫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与内壳之间设置有凸筋和防爆胶泥,所述内壳内壁设置有阻燃隔热层,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泄能口,且泄能口上安装有密封塞。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采用方形管结构。
优选的,所述凸筋共设置有八处,且凸筋将上壳体和下壳体与内壳之间的空腔分为八处,每处空腔内均填充有防爆胶泥。
优选的,所述紧缩口内开设有与防水垫圈相嵌合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阻燃隔热层采用SMC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全封闭电缆中间接头防水防火防爆安全盒壳体改变传统电缆中间接头安全盒使用的圆柱形结构,采用方形管的结构,方形管结构的塑性、冲击韧性和强度较强,比传统的圆柱形结构更具有抗压、抗冲击性,壳体内部设置有内壳,且壳体与内壳之间的空腔通过凸筋分割为八处,且八处空腔内均填充有防爆胶泥,外壳与内壳之间设置有凸筋,大大提升了安全盒的防爆抗冲击性能,防爆胶泥本身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更能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电缆接头在发生爆炸的瞬间,防爆胶泥吸收大量冲击波,降低冲击波对安全盒造成的损坏,阻燃隔热层起到隔热、阻燃的作用,使火不外燃保护相邻电缆不会被损坏,防水垫圈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使安全盒处于全密封的环境内起到防爆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紧缩口,4、紧固螺钉,5、泄能口,6、密封塞,7、防水垫圈,8、凸筋,9、防爆胶泥,10、内壳,11、阻燃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安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安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4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