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屏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7191.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5K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屏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静电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市场需要,电子产品不断朝着轻薄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而作为电子产品重要部件之一的电路板的尺寸也在不断减小。为了防止电路板受到静电干扰,一般利用上下盖配合形成屏蔽罩罩住电路板,由于电子产品内的空间限制,电路板距离屏蔽罩的内壁较近,尤其当电路板尺寸较小时,屏蔽罩的尺寸也随之减小,电路板过于靠近屏蔽罩的内壁,静电可从上下盖的连接处进入绝缘罩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屏蔽效果好的静电屏蔽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静电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屏蔽盖与第二屏蔽盖,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配合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第一屏蔽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屏蔽盖配合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覆盖有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位连接。
下面对一种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盖的内壁设有筋板,所述筋板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位相互抵接,所述筋板的表面设有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筋板由所述第一屏蔽盖内壁的边缘向所述第一屏蔽盖的中部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层沿所述第一屏蔽盖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屏蔽盖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筋板侧面的第二导电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沿所述第一屏蔽盖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屏蔽盖在与所述突起部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的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设于所述第一屏蔽盖内壁的边缘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筋板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盖边缘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的表面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突起部上的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筋板上的第二导电层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盖或所述第二屏蔽盖的内壁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电路板在与所述固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有配合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配合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孔的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电路板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均为塑料盖,所述第一屏蔽盖与所述第二屏蔽盖均为圆形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盖上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导电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三导电层均为金属涂层。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静电屏蔽装置利用第一屏蔽盖与第二屏蔽盖围成容纳腔,将电路板安装于容纳腔内,第一屏蔽盖与第二屏蔽盖配合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同时在第一屏蔽盖上设有与第二屏蔽盖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覆盖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电路板的接地位连接,当有静电进入第一屏蔽盖与第二屏蔽盖连接的间隙中时,静电会被第一导电层吸引,在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电流流入电路板的接地位,可防止静电进入容纳腔,避免静电与电路板上的重要电路接触导致电路板失效,上述静电屏蔽装置由于设置了第一导电层与电路板的接地位连接,使静电被第一导电层吸引形成电流流入电路板的接地位,屏蔽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静电屏蔽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第一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屏蔽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屏蔽盖,110、连接部、120、第一导电层,130、筋板,140、第二导电层,150、突起部,200、第二屏蔽盖,210、凹陷部,220、固定柱,300、容纳腔,4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71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开放式离心风机叶轮
- 下一篇:低噪声空调用尼龙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