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监测三向测缝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08474.3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2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雷德鑫;易武;柳青;管琪;龚超;黄海峰;闫国强;赵宏渠;童时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4 | 分类号: | G01B7/1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监测 测缝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灾减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监测三向测缝仪。
背景技术
在危岩体的崩塌破坏中,裂缝的变形位移监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且裂缝的变形监测对危岩体稳定性评价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评估危岩体在各种地质条件作用下是否失稳破坏的重要支撑条件。岩体崩塌破坏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且由于崩塌造成的事故损失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裂缝实施监测尤为重要,但传统的监测,主要以群测群防为主,这种监测手段存在以下不足:1、监测精度不足,岩体崩塌破坏具有突发性,是在长期风化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下,裂缝缓慢变形,逐步加宽加深,最终在自重作用下,岩体突然脱离母岩,最终失稳破坏,因此通过群测群防难以监测裂缝的微小变形。2、难以实现对裂缝的实时监测,传统手动、群测群防等监测手段难以实现对裂缝的不间断监测,而采用激光监测技术,成本太高,不经济。3、传统监测手段主要以群测群防为主,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监测三向测缝仪,此三向测缝仪能够自动的对岩体的裂缝进行测量,进而提高其测量效率,保证了测量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监测三向测缝仪,它包括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所述固定支座的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竖直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安装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转轴上铰接有Y型金属接头,所述Y型金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垫板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同步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转轴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支座上,所述固定支座的顶部安装有数据处理终端,所述数据处理终端上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穿过有信号传输线;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接受传感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所述固定支座安装在固定稳定基岩上,所述活动支座安装在脱离基岩的危岩体上;所述活动支座随裂缝的变形而同步位移,并将位移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
所述固定板壁上加工有轴孔,直径大于转轴,并将转轴通过轴孔竖直固定于两固定板之间。
所述角度传感器和第一角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数据处理终端相连,传输角度信息。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较传统一维、二维裂缝监测技术,该实用新型实现对危岩体裂缝的三个方向的变形监测,更能反应裂缝的变形,为危岩体崩塌变形破坏提供技术手段。
2、本专利能够实现对危岩体裂缝的不间断监测,较大提高了监测精度,同时,实时监测能有效避免危岩体破坏的突发性。
3、本专利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对库区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转轴、传动杆、Y型金属接头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Y型金属接头、连接杆俯视图。
图中:固定支座1、转轴2、固定板3、角度传感器4、传动杆5、Y型金属接头6、垫板7、连接杆8、位移传感器9、活动支座10、信号传输线11、穿线孔12、数据处理终端13、第一转轴14、第一角度传感器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一种自动监测三向测缝仪,它包括固定支座1和活动支座10,所述固定支座1的上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竖直安装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顶端安装有角度传感器4,所述转轴2上铰接有Y型金属接头6,所述Y型金属接头6的另一端通过垫板7安装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转轴14上同步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15,所述第一转轴14上铰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安装有位移传感器9,所述位移传感器9的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支座10上,所述固定支座1的顶部安装有数据处理终端13,所述数据处理终端13上设置有穿线孔12,所述穿线孔12穿过有信号传输线11;所述数据处理终端13用于接受传感器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座1安装在固定稳定基岩上,所述活动支座10安装在脱离基岩的危岩体上;所述活动支座10随裂缝的变形而同步位移,并将位移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13。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3壁上加工有轴孔,直径大于转轴2,并将转轴2通过轴孔竖直固定于两固定板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08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