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加油小门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0294.9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1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苗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黄姝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油 小门 总成 溢油 组件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加油小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加油小门总成包括缓冲腔和加油小门,缓冲腔用于包围汽车油箱的加油口,加油小门用于密封缓冲腔,来遮挡汽车油箱加油口。使用时,打开加油小门,露出缓冲腔内的加油口,进行加油等操作。
当加油枪伸入或退出缓冲腔时,残留在加油枪的出口的汽油可能会滴落在缓冲腔内,造成小剂量的汽油残留在缓冲腔内,如不及时清理,缓冲腔内会产生刺激难闻的气味,或是汽油腐蚀钣金,影响客户使用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缓冲腔内开设漏油孔,使得汽油能够从漏油孔内流出。因为缓冲腔设置在轮罩上方,漏油孔连通缓冲腔和轮罩,所以,汽油从漏油孔流入到轮罩内。汽油通过漏油孔转移后,虽然解决了缓冲腔的汽油残留问题,但是仍存留在客户无法直接观察的轮罩内,还增加了安全隐患。一旦轮罩内温度升高或不稳定的空气条件或其他极限工况,残留的汽油可能触发汽车轮罩自燃从而导致车体自燃或爆炸,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一种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加油小门总成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加油小门总成及汽车,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能够将缓冲腔内的汽油引导至车体外部,避免安全隐患,同时不会影响车体的美观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包括:
溢油管,所述溢油管用于将所述加油小门总成的缓冲腔内汽油引导至车体外部;
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溢油管通过的通孔,所述溢油管能够隐藏在所述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溢油管的进口与所述缓冲腔的漏油孔连通,所述溢油管的出口与所述车体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凸台固定在所述缓冲腔下方的后保险杠蒙皮上,所述容纳腔相对的所述后保险杠蒙皮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相对。
优选地,所述支撑凸台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开口外侧的所述后保险杠蒙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后保险杠蒙皮的所述开口的宽度范围是65~70mm。
优选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置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用于将所述溢油管卡紧在所述支撑凸台上。
优选地,所述卡紧件为多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通孔的边沿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向所述通孔的圆心方向凸出,所述凸起用于卡紧所述溢油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油小门总成,所述加油小门总成包括上述的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
优选地,所述加油小门总成还包括:缓冲腔和加油小门,所述缓冲腔上设置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设置在所述缓冲腔的底部最低处,所述溢油组件的所述溢油管与所述漏油孔连通,所述加油小门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缓冲腔上,所述加油小门能够密封所述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加油小门总成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能够将缓冲腔内的汽油引导至车体外部,避免缓冲腔内残留汽油造成的刺鼻气味,避免汽油存留在车体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其二,支撑凸台对溢油管起到支撑的作用,避免因溢油管晃动造成的汽油飞溅;容纳腔还能够隐藏溢油管,避免从车体后部观察到溢油管,不会影响车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油小门总成的溢油组件的支撑凸台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溢油管;11:进口;12:出口;
20:支撑凸台;201:第一支撑臂; 202:第二支撑臂;
203:连接板; 21:容纳腔;22:通孔;
23:凸起;30:后保险杠蒙皮;3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0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加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磁力驱动无极变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