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电远程警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5930.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4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书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02;G01R29/16;H02M7/217;H02M3/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梅伟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远程 警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远程警报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使用的电路常因各种因素造成掉电或缺相,如市电的掉电、三相电的掉电或缺相都给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轻则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或者损坏用电器本身,重则损毁用电器所在的整条电路,造成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保障电路的安全使用,人们希望在电路发生掉电或缺相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现有的针对掉电或缺相的警报系统主要是采用灯光警报或者声音警报的方式,这种警报方式较为直接,但是只有当电路或用电设备附近有人在的时候才能起到作用,人一旦不在发生掉电或缺相的区域范围内,将无法及时发现电路中出现的故障,造成电路危险。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不需要长时间在电路现场监控,又能在电路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警报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长时间在电路现场监控,又能在电路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警报的远程警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电远程警报装置,安装在市电输入端与用电设备之间,包括电源模块、主控模块、通讯模块和降压整流隔离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充电电路、充电电池、低压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低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稳压电路连接到所述主控模块,另一路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降压整流隔离模块包括串联的开关电源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所述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端,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电平转换电路连接主控模块,另一路与所述充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内设有SIM卡,其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并受主控模块控制发出远程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源电路包括有热敏电阻R14、压敏电阻Z2、二极管 D7、二极管D10、二极管D13、二极管D17、电阻R15、电阻R26、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9、电容C17、极性电容C15、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20、变压器T3和电源控制器U10,所述电源控制器U10采用芯片LP3773,所述市电输入端的火线通过热敏电阻R14分别连接到压敏电阻 Z2的一端及二极管D7的正极,压敏电阻Z2的另一端连接零线,二极管D7的负极通过极性电容C15连接到零线上,二极管D7的负极还连接到变压器T3的第一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变压器T3的第一组初级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 D1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3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7、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9串联,电阻R17和电阻R19的另一端均与二极管 D7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3的第一组初级线圈的非同名端还连接到电源控制器 U10的两个C引脚相连的电路中,变压器T3的第二组初级线圈的非同名端与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源控制器U10的VCC引脚,变压器T3为电源控制器U10供电,二极管D10的负极还依次通过电阻R26、电阻R15连接到二极管D7的负极,变压器T3的第二组初级线圈的非同名端还通过电阻R36、电阻R37连接到变压器T3的第二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上,变压器 T3的第二组初级线圈的同名端直接连接到零线上,电源控制器U10的FB引脚连接到电阻R36与电阻R37之间的电路中,变压器T3的第一组次级线圈的非同名端分别与变压器T3的第二组次级线圈的非同名端及二极管D1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7的负极通过极性电容C16的正极接地,变压器T3的第二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与变压器T3的第二组次级线圈的同名端连接并接地,电源控制器U10的VCC引脚还通过极性电容C20的正极连接到零线中,电源控制器U10 的CS引脚与E引脚连接并通过电阻R39接到零线上,电源控制器U10的NC 引脚空置,电源控制器U10的GND引脚连接零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书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书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5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