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17046.7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秋;徐长春;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8 | 分类号: | H01G4/28;H01G4/232;H01G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361115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口 管状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
背景技术
瓷介穿心电容器有着低电感的电路结构,能够消除高频噪音,有效抑制电网噪声,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仪器、计算机机房设备等。作为电子元器件,管状瓷介穿心电容器的电学性能和耐压性能尤为重要。目前,管状瓷介穿心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内电极收口端集中在一处,导致收口处凸起,外电极被银时,银浆顺收口处往两端扩散,使产品耐压值下降,严重的造成内、外电极端短路,产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到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包括内端电极和绝缘层,其中:
所述内端电极覆盖在所述绝缘层的表面;覆盖有所述内端电极的所述绝缘层经叠加多层卷绕而成为带通孔的圆柱体状管;
所述内端电极采用逐端收口的方式,收口位于带通孔的圆柱体状管外侧的不同位置;所述内端电极的收口与相邻绝缘层通过粘合剂粘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端电极的收口均匀分布于圆柱体状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端电极在所述绝缘层内壁沾银,外端电极在所述绝缘层最外层的中间部分沾银。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由陶瓷体介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为硅油。
进一步地,所述内端电极与外端电极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包括内端电极和绝缘层,通过各个内端电极的终端收口分散分布,解决了现有生产中,由于内端电极的终端收口集中在一处导致收口处凸起的问题。通过使用无色无味无毒不易挥发的硅油粘合剂,使收口能够快速地贴合于相应层次。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的收口方法,解决了外电极披银时,银浆顺收口处往两端扩散的问题,使产品耐压值上升,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内端电极分布图;
图2为现有管状穿心电容器内端电极分布图;
图3为电容器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内端电极20绝缘层30外端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包括内端电极10和绝缘层20;其中:
所述内端电极10覆盖在所述绝缘层20的表面;覆盖有所述内端电极10的所述绝缘层20经叠加多层卷绕而成为带通孔的圆柱体状管;所述内端电极10采用逐端收口的方式,收口位于带通孔的圆柱体状管外侧的不同位置;所述内端电极10的收口与相邻绝缘层20通过粘合剂粘合。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内端电极10在收口时采用逐端减少的方式,避免内端电极10的收口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在收口的时候,内端电极10与绝缘层20不能贴合,用粘合剂涂抹在收口处,将二者粘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内端电极在卷绕方向上逐端收口,使各终端收口分别贴合于绝缘层上,解决了现有生产中,由于内端电极收口集中在一处(如图2所示),导致收口处凸起的问题。通过使用粘合剂固定代替传统的保鲜膜固定的方法,使被固定层更加牢固地粘合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收口管状穿心电容器,解决了外电极被银时,银浆顺收口处往两端扩散的问题,避免电容器内、外电极短路,使产品耐压值上升;使用粘合剂固定,使被固定层牢固地粘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内端电极10的收口均匀分布于圆柱体状管上。
具体实施时,内端电极10的收口均匀分布于圆柱体状管上。使电容器收口距离固定,避免收口分布不均影响电容器性能的稳定。
优选地,所述内端电极10在绝缘层20内壁沾银,所述外端电极30在绝缘层20最外层的中间部分沾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信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17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