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0157.3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9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任丽君;高晓峰;李宁;王周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93 | 代理人: | 柳兴坤 |
地址: | 519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线 固定 结构 具有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线固定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无刷直流电机的迅速发展,无位置的控制方案逐渐盛行,电机引线不再通过线路板转接,而是采用电源线直接与定子引线连接,实现无线路板的引线方式,但是此种方案的电源线需要通过胶带或热缩管束紧,以防止电源线与转子干涉,由于电机不同相的线束长度(即不同相的接线针出线位置的距离长短)不同,使束紧电源线工艺操作更加复杂,影响生产效率,故在电源线线束固定的问题上,需要寻求更好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固定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对电机电源引线的约束,避免电源引线移动而与转子干涉,提高电机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引线固定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电机的引线,包括束线构件,所述束线构件用于安装在电机定子的端面上,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束线构件与定子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空腔,以用于将所述电机的引线容置在所述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束线构件朝向定子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以用于将引线挡在所述第一凸起的径向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束线构件的径向内侧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为圆弧形条状凸起。
优选地,所述束线构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定子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配合,以便对所述束线构件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朝向定子端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起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形状;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宽在电机的径向方向上从内侧到外侧逐渐变大,所述第二凸起具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朝向定子端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线构件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嵌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凸起之间,或者所述第三凸起嵌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凸起之间的空隙为形状配合的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或者,第三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空隙为形状配合的矩形形状或梯形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定子端面上朝向所述束线构件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凸起的第二凹槽。
优选地,所述束线构件的引线出口端设置有门型结构,所述电机的引线从所述门型结构穿出。
优选地,所述门型结构的顶边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束线构件设置有与电机定子的接线针相对应的孔部,在装配状态下,所述接线针插入所述孔部内。
优选地,所述孔部为盲孔。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包括本实用新型前面所述的引线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线固定结构,通过束线构件在定子端面上的安装固定,方便快捷地实现对电源引线的约束,有效避免引线对转子的干涉,提高电机装配效率。其优选方案还能起到绝缘作用,能够省去传统电机定子与端盖之间设置的隔电环。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电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省略电机转子的视图,以清楚地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固定结构;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固定结构的束线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固定结构的束线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固定结构的束线构件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线固定结构的束线构件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0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