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极耳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3274.5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滕晓波;李艳斌;邱沫;王世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518119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循环中断箔情况的锂电池极耳。
背景技术
目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应用日趋广泛,对电池的寿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电池的使用寿命是由电池内的活性物质性能发挥情况来决定的。由于电池各部件的可靠性是电池内活性物质性能发挥的保证,因此提高电池的各部件的可靠性对提高电池寿命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电池内集流体是电子导通的通道,集流体通过和极耳焊接从而与电池的外部电极进行连接。但是,在电池的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集流体在极耳的挤压作用下存在断裂的风险,集流体一旦断裂,电池会永久损失一部分能量。
造成上述缺陷的原因在于:在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卷芯生产工艺中,极耳一般通过超声焊等工艺与集流体焊接在一起,为保证极耳与集流体接触良好,实际焊接后极耳会陷入集流体中一部分;电池使用过程中,充电时负极进行嵌锂,锂进入到负极的层状结构之间,由此负极极片膨胀,对极耳进行挤压,由于现用的常规极耳界面为矩形,因此矩形的锋利边缘会损伤其与集流体接触的部分,放电时负极恢复原尺寸,挤压作用消失。长期循环使用后,集流体在经受极耳重复的挤压疲劳作用下,很可能会发生断裂,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圆柱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芯极耳与集流体反复挤压而导致集流体断裂问题的锂电池极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极耳包括第一长宽面以及与第一长宽面相对的第二长宽面,第一长宽面用于与集流体直接接触,第一长宽面和第二长宽面对应的两长边分别通过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二过渡结构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渡结构为具有至少一倒角的第一长高面,第二过渡结构为具有至少一倒角的第二长高面。
进一步地,倒角的角度为30°-60°。
进一步地,倒角的角度为45°。
进一步地,极耳长度为60-80mm,宽度为3-5mm,高度为80-120μm。
进一步地,极耳的长度为70mm,其宽度为4mm,其高度为100μm。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渡结构为具有至少一倒圆的第一长高面,第二过渡结构为具有至少一倒圆的第二长高面。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渡结构为第一弧面,第二过渡结构为第二弧面。
进一步地,极耳为铝制极耳或镍制极耳或由铝镍复合材料制作的极耳。
本实用新型的极耳采用了过渡结构来连接第一长宽面和第二长宽面,极耳原来锋利的边缘被平滑的过渡结构替代,使得极耳对集流体不易产生集中应力,减少了极耳对集流体产生挤压破坏,减少了电池的失效率,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合格率,增强了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极耳,正极极耳的材质为铝,负极极耳的材质为镍或者铝镍合金。极耳包括第一长宽面以及与第一长宽面相对的第二长宽面,以及两端面。第一长宽面用于与集流体直接接触,第一长宽面和第二长宽面对应的两长边分别通过第一过渡结构和第二过渡结构连接。过渡结构为非直角平面结构,其至少有两个面,可以是弧面也可以是平面,且整体应向外突起,能够缓冲直角结构锋利的边缘对集流体的挤压后产生的应力作用。过渡结构可设置倒角、倒圆或整体为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3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电芯电池模组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极耳压盒弹簧自定位校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