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3798.4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8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赖春桃;林文峰;周福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要求整机视区外不能有漏光,因此要求背光源侧边不能有光线漏出,如对于不带铁架的背光源,反射片与胶架使用双面粘粘合固定,在背胶的周边都会漏光,现在一般使用黑色背胶减少漏光,但是会让背光源的亮度损失3%左右,无法充分利用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其包括第一反射片、框架、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框架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第一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光源,所述FPC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框架和导光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或塑胶框架。
一种背光源,其包括金属板、胶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胶框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胶框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光源,所述FPC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框架和导光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二反射片,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光学膜,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
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任一上述的背光源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背光源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发光组件粘贴用的背胶也改为白色胶,可进一步降低背光源的漏光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背光源的光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背光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智能手机等的背光源不带铁架等金属架的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其包括反射片1’、胶框2’、导光板3’、光学膜4’和发光组件5’,其中,反射片1’通过背胶与胶框2’固定,因智能手机的边框越来越窄,通常胶架没有空间设计反射片1’槽,当反射片1’背胶为透明胶6’时,光可从反射片1’背胶穿过从侧边漏出。传统解决的方案,是将反射片1’背胶改为黑胶7’,光不能穿过背胶,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但到达背胶表面的光全部被吸收,最终会降低背光亮度,至少损失3%,光无法充分利用,如图2所示。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其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其包括第一反射片11、经白色胶16粘贴在所述第一反射片11上的框架12、设置在所述框架12内的导光板13和位于所述框架12一侧的发光组件15,所述发光组件15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13入光侧设置在所述框架12的一侧。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16,光不能穿过白色胶16,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16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可避免3%左右的光损失,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3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道除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件内圆周壁垢物的清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