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折复位顶杆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4166.X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7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郭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磊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折 复位 胫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位顶杆及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是指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其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将会导致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匀,从而引起骨关节炎,而且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方式之一。
现有技术中,临床上在胫骨平台手术复位时需要打开膝关节腔,以明确骨折复位的情况,由于传统方法需要大面积手术才能进行骨折复位,从而在复位时对骨折周围骨质以及软组织的损伤较大,同时,极易感染;而且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骨折复位器的尺寸较大,不利于清洗和放置,而且在骨折复位手术中导向件配合使用,手术完成后不利于导向件从骨折复位器中取出。
因此,现有技术中手术复位导致创伤较大,而且创口易感染;同时考虑到一些骨折复位器在使用后导向件不易从骨折复位器中取出,且不便于清洗和放置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清洗、拆卸、安装、放置方便,且手术创伤小的胫骨骨折复位器显得尤为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折复位顶杆在使用过程中拆装、清洗方便,在不使用时便于放置,而且在手术后方便导向件从骨折复位顶杆中取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胫骨平台复位器能够有效解决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手术过程中创伤大,创口易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折复位顶杆包括复位顶杆主体和复位块;
所述复位块与所述复位顶杆主体的一端部连接;
所述复位顶杆主体上沿轴向设置有用于容置导向件的第一通孔,所述复位块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复位顶杆主体包括多个杆段,且各个杆段之间可拆卸连接;
各个所述杆段的长度尺寸均小于所述导向件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杆段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杆段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块与设置在所述复位顶杆主体一端的所述杆段的外端部之间螺纹连接或者焊接。
进一步的,在骨折复位顶杆未设置所述复位块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微调所述骨折复位顶杆的顶杆把手。
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包括上述骨折复位顶杆以及导针和环形钻;
所述导针能够穿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移动;
所述环形钻上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导针相匹配的第三通孔,且所述导针能够沿着所述第三通孔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针、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及所述骨折复位顶杆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针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尺寸相当,使所述导针与所述复位顶杆主体及所述复位块之间相互配合;所述导针的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尺寸相当,使所述导针与所述环形钻之间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钻的外径尺寸不小于所述复位顶杆主体及所述复位块两者中较大的外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钻的一端设置有锯齿结构,靠近所述锯齿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空腔,且该空腔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通过锥面结构连通;
所述环形钻靠近所述锯齿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所述空腔中杂质的凹口;
所述环形钻未设置所述锯齿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环形钻转动的环形钻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还包括用于敲击骨折复位顶杆的复位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磊,未经朱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4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圈马达阵列模块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力载波通信的可远程控制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