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4869.2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5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蔡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国康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6 | 分类号: | B21D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板的折弯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折弯机。
背景技术
折弯机是一种对薄板进行折弯设备,通过下降的刀架给予薄板力的作用,将薄板压入到下模中,实现对薄板的折弯。下模的周侧设置有多个规格不同折弯槽,用于加工不同需求的薄板。
公告号为CN203155811U,公告日为2013.08.28的中国专利《折弯机下压模转换装置》,公开了一种折弯机下模转换装置,包括螺钉轴,钢丝绳,开槽滑轮及活动式手轮;开槽滑轮固定于折弯机下模两端,活动式手轮插套于滑轮轴上,螺钉轴分别固定于折弯机刀架两端,钢丝绳紧扣于螺钉轴与滑轮槽。利用刀架上行将下模吊起,转动活动式手轮即可完成下模的转换。通过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改变了传统将双手伸进模底的操作方式,杜绝了事故隐患。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钢丝绳的作用,在刀架的作用下带动下模将下模吊起,然后通过手轮实现下模的转换。但是在转动过程中,由于钢丝绳本身较软,所以下模容易发生摆动,不便于控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下模方向转换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折弯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弯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放置下模的模架和固定压刀的刀架,所述下模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刀架上设置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与所述支撑轴之间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壁朝向所述模架的一侧连接有延伸杆,所述模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延伸杆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轴上动力轴之间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在刀架上升时能带动下模上升,便于下模的方向转换。在支撑轴上套设的限位环上连接有延伸杆,在延伸杆会随下模的上升在滑槽内发生移动,且在滑槽的限定下保持延伸杆的滑移方向固定,从而提升下模的稳定性,提升了安全性能。而限位环套设在支撑轴上,不会抑制下模与支撑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杆上转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限位环外壁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管适配的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杆上的螺纹管与限位环上的螺杆结合,使两者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并且当操作完成后,通过螺纹管的转动可以实现延伸杆与限位环之间的拆卸,方便与移动下模,选择适合的折弯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杆上端设置有凸环,所述螺纹管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凸环的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杆上的凸环与螺纹管内的连接环结合,螺纹管可以在连接螺杆时发生转动,并且保持延伸杆的稳定,方便了螺纹管和螺杆的连接,提升了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轴包括与所述下模连接的卡块、用于安装所述限位环的光杆端以及用于限定所述限位环的限位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的设置用于实现与下模之间的连接,且在转动支撑轴时可以带动下模发生转动。光杆端的设置用于安装限位环,便于限位环与支撑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限位端的设置用于对将限位环限定在光杆端上,使限位环发生偏离,提升了限位环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块呈方形状,所述下模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卡块的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状的卡块与下模上方形状的方孔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方形状的卡块可以从多个方向进入到方孔中,便于安装,且在连接后,通过方块的转动可以实现下模的转动,改变下模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杆端与所述限位环之间设置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的设置减小了光杆端和限位环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限位环与光杆端之间的相对转动,方便了支撑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端以及所述动力轴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连接带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用于与连接带进行连接,且在与连接带结合时对连接带的位置进行限定,连接带不易脱离卡槽,使连接带不会发生偏移,提升了连接带的稳定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杆的截面呈腰形状,所述滑槽与所述延伸杆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面为腰形状的延伸杆与滑槽适配,对延伸杆的滑移方向进行限定,延伸杆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提升了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国康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国康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48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