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5854.8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9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娜;薛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5/10;E02D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0 | 代理人: | 张辉,崔建中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翼缘桩板墙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路基边坡加固的板墙构造,特别是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
背景技术
根据工程经验,近几年国内已开通运营的山区铁路因地形和环境的局限,迫使出现许多高填方、深路堑地段,路基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及边坡隆起现象不时发生,占用土地面积并对环境影响过大。铁路路基的平顺性和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用于对铁路站线旁侧由于其他构造物致使铁路路基面加宽后的边坡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以保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包括翼缘桩和设置于相邻两翼缘桩翼缘之间的挡土板;所述翼缘桩分为折形翼缘桩和非折形翼缘桩;非折形翼缘桩依次沿构造物边缘布置,在构造物变形处设置折形翼缘桩。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非折形翼缘桩为端部两侧设有凸出翼缘的矩形桩,所述折形翼缘桩为通过调整翼缘的位置与角度来进行过度转向的阶梯形桩。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挡土板为矩形预制板。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翼缘桩在靠线路侧或靠山侧设有双面抗拉的主筋。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挡土板后设有复合防排水板。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复合防排水板后设有反滤层。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反滤层为厚袋装砂夹卵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翼缘桩板墙构造可根据工程填方或挖方构造物的形状,灵活调整角度进行加固,加固后构造物形状、翼缘桩及挡土板受力不变。有效解决了高路堤及路堑收坡问题,克服了传统桩板挡墙结构收坡高度受限、使用条件受限、挡墙结构易滑及易倾覆等难题,该结构具有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收坡效果好、适应范围广和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且能降低工程造价10%以上,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为折形翼缘桩与非折形翼缘桩组合加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相邻两翼缘桩之间详细布置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释义为:1-折形翼缘桩,2-非折形翼缘桩,3-挡土板,4-主筋,5-复合防排水板,6-反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翼缘桩板墙构造,包括翼缘桩,挡土板3,复合防排水板5,反滤层6。翼缘桩分为折形翼缘桩1和非折形翼缘桩2,非折形翼缘桩2为端部两侧设有凸出翼缘的矩形桩,依次沿构造物边缘布置;在构造物变形处设置有通过调整翼缘的位置与角度来进行过度转向的阶梯形折形翼缘桩1。翼缘宽度及厚度均为0.5m,挡土板3与翼缘位置搭接宽度为0.3m,不同桩径挡土板3搭接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相应板长由标准板自板中部截取。翼缘桩的制作方法为:先绑扎钢筋笼,然后预埋金属声测管,最后一次性连续灌注砼。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桩身缺陷位置、范围和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相邻两翼缘桩的中心距为6m,桩身采用不低于C35砼灌注。相邻两翼缘桩的翼缘之间设有矩形挡土板3,挡土板3宽50cm,根据不同翼缘桩截面尺寸调整其长度,采用不低于C35钢筋混泥土预制,截面设计采用极限状态法,荷载分项系数为1.365。挡土板3按简支梁进行计算,其所受土压力分为两部分计算:土压力按库仑主动土压力计算;轨道及列车荷载产生的土压力按弹性理论计算。轨道及列车荷载按“ZK活载”计算,荷载分布宽度按板的计算跨度计算,荷载取每种板型最下块挡土板3的土压力最大值。
桩身的配筋计算采用极限状态法,建筑结构安全等级采用二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采用1.35。纵向受力钢筋即主筋4直径不小于16mm,净距不小于12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80mm。当用束筋时,每束不多于3根。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小于70mm,箍筋直径不小于14mm,间距不大于400mm,肢数不大于4肢。纵向受力钢筋截断处距桩底距离小于1.0m时,不再考虑截断。桩的两侧和受压边,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大于300mm,直径不小于12mm。桩的受压边两侧配置架立钢筋,其直径不小于16mm。当桩身较长时,纵向构造钢筋和架立钢筋的直径适当增大。
在挡土板3后2m范围内不得使用大型机械碾压填筑路基,须采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基底应在填筑前挖台阶。挡土板3预制时,应作好型号标记;安装时要注意各型号所在位置,不得错装,不得反装,安装挡土板3时应注意保证填方时受力钢筋远离线路侧,挖方时受力钢筋远离靠山侧。挡土板3与翼缘桩搭接处应使桩、板搭接面平整,挡土板3基底必须平整。挡土板3后设置反滤层6,反滤层6采用0.3m厚编织袋袋装砂夹卵石,袋与袋之间须采用砂夹卵石填实,同时反滤层6底部设有混凝土封闭层,所述的混凝土封闭层厚度不小于0.2m,宽度为0.5m。在反滤层6和挡土板3之间还设有复合防排水板5,利用复合防排水板5和反滤层6排出桩板墙后填筑土渗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5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