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腹杆式混凝土支柱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6742.4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邹红超;陈旭超;李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8 | 分类号: | B28B7/1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67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腹杆式 混凝土 支柱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制造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腹杆式混凝土支柱模型。
背景技术
混凝土支柱钢模是混凝土制造成形领域中常用的一种钢模,现有混凝土支柱钢模的侧板都是有现有的型钢、钢板拼对而成,导致钢模在使用过程中正面弯曲,容易变形,因此造成产品超差严重;在横腹杆支柱脱模过程中尤其是在脚蹬孔、芯孔位置处容易出现因脱模造成的掉块、开裂、磨损现象,造成产品外观损伤,增加了后续的修补程序,效率低下的同时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脱模及时,有效省去后续修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混凝土支柱钢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支柱钢模侧板极易变形,产品外观在脱模过程中容易造成的损伤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腹杆式混凝土支柱模型,来实现脱模及时,有效省去后续修补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腹杆式混凝土支柱模型,包括底模和侧板,底模长度方向的首端设置有前端板,末端设置有后挡板,两个侧板沿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底模的两侧,所述的底模沿底端方向设置有填充件,且填充件的顶端距离底模顶端有一定间距以在混凝土浇注后形成柱顶,填充件与两个侧板间存在间隙,以在混凝土浇注后形成中间中空的杆身;所述填充件由前端部、中心部和后端部过渡连接构成,其中,前端部由向底模末端方向宽度逐渐增加的第一梯形件构成,中心部由第二梯形件和第一矩形件构成,后端部由第三梯形件构成;沿第二梯形件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相互隔开的空心腔室以将第二梯形件分成若干段,以便在混凝土浇注时空心腔室形成连接两侧杆身的连接部,第一矩形件的两侧边互相平行;第三梯形件由梯形件A和梯形件B构成,梯形件A和梯形件B通过一个两侧边平行的第二矩形件连接,其中第二矩形件的首端与梯形件A的小端连接,第二矩形件的末端与梯形件B的小端连接,梯形件B的大端与后挡板紧密贴合。
所述的空心腔室为两个开口相对的V形板所围成的与填充件两侧间隙相连通的腔室。
所述的前端板上设置有对底模内的波纹钢筋进行张拉的张拉机构,张拉机构包括位于底模与张拉端板之间的张拉盒和穿设在前端板上的张拉丝杆,张拉丝杆的一端与张拉盒内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前端板并通过套设在张拉丝杆上的张拉螺栓与前端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侧板从起始端至末端高度逐渐增加,两个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由两个开口朝外的凹形件和穿过凹形件中心用于固定连接凹形件的锁紧螺栓构成。
所述的底模底部设置用于和侧板连接的连接螺栓。
所述的侧板上设置有加强机构,加强机构由多个竖直板和斜拉筋构成,所述斜拉筋的一端与竖直板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竖直板的顶端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筋相对中间的竖直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两个侧板沿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在底模的两侧,底模沿底端方向设置有填充件,且填充件的顶端距离底模顶端有一定间距以在混凝土浇注后形成柱顶,填充件与两个侧板间存在间隙,以在混凝土浇注后形成中间中空的杆身,填充件与两个侧板间存在的间隙保证了混凝土浇注时不堆积在一起挤压侧板,解决了横腹杆式混凝土支柱在生产的过程中正面弯曲容易变形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2)填充件由前端部、中心部和后端部过渡连接构成,其中,前端部由向底模末端方向宽度逐渐增加的第一梯形件构成,中心部由第二梯形件和第一矩形件构成,后端部由第三梯形件构成;填充件的作用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填充进去,成形后取出填充件,以便根据产品的参数满足顾客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从起始端至末端高度逐渐增加,两个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由两个开口朝外的凹形件和穿过凹形件中心用于固定连接凹形件的锁紧螺栓构成,紧固机构增加了钢模的使用周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侧板上设置有加强机构,加强机构由多个竖直板和斜拉筋构成,所述斜拉筋的一端与竖直板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竖直板的顶端连接,相邻的两个斜拉筋相对中间的竖直板对称,竖直板和斜拉筋相互配合,保证了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在脱模的过程中不容易造成产品外观质量问题,增加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空心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三梯形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汝州郑铁三佳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6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浇注成型的石膏墙板模具
- 下一篇:高效节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