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6820.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3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萍;曲晓云;于常永;张伟;岳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5/24;H01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李爱英 |
地址: | 26467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剖面 波束 极化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螺旋天线。
背景技术
现有无线通信中圆极化天线有螺旋、偶极子、微带结构等形式,微带结构形式剖面低易于集成但是微带结构形式增益损耗大,能量覆盖效果低,常规螺旋和偶极子形式覆盖效果好但是剖面过大不易于载体共形。随着通信的发展,迫切需要低剖面宽波束天线与载体共形安装,同时保证高增益,不影响覆盖效果。根据现有的需求,设计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天线实现宽波束的覆盖效果,且剖面低、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共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螺旋天线。通过四臂螺旋顶馈的方式实现低剖面高增益宽波束的覆盖效果。低剖面宽波束天线由两组双臂螺旋线组成,双臂螺旋线正交之间相位差90°,通过改变天线螺旋臂的结构来产生90°的相位差,实现自相移结构,得到圆极化覆盖效果;馈电采用缝隙巴伦的形式,在同轴外导体的末端对称切开两条λ/4长的缝隙制作而成,四臂螺旋线的两条螺旋铜带与同轴线外导体相连,而另外两条螺旋铜带同时与同轴线内导体和外导体相连,因此同轴外导体外壳没有电流,保证了馈电电流的对称性。
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包括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第四铜带4、同轴内导体5、同轴外导体6、介质支撑管8、同轴连接器9以及介质管10;
所述同轴外导体6为中空圆筒,且圆筒沿轴向对称开有两条长度为λ/4的缝隙;其中λ为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工作波长;
所述同轴内导体5为柱状,并采用一体加工形式直接穿插在同轴外导体6中间;
所述同轴内导体5和同轴外导体6置于介质支撑管8内部;
所述同轴内导体5和同轴外导体6的底部均与同轴连接器9连接;
所述同轴内导体5与同轴连接器9之间采用用介质管10固定,保证同轴内导体在5在同轴连接器9的中心;
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以及第四铜带4分别螺旋缠绕在介质支撑管8的外壁上;其中第一铜带1与第四铜带4之间通过螺距及旋转圈数不同实现自相移为90°的相位差;所述第二铜带2位于第四铜带4以介质支撑管8的中心轴为轴旋转180°的位置;所述第三铜带3位于第一铜带1以介质支撑管8的中心轴为轴旋转180°的位置;同时第一铜带1和第三铜带3的螺旋直径、螺距以及旋转圈数均相同,第二铜带2和第四铜带4的螺旋直径、螺距以及旋转圈数均相同;
所述第一铜带1、第四铜带4的顶端分别与同轴内导体5和同轴外导体6同时连接;
所述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的顶端与同轴外导体6连接。
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天线,还包括安装板7,其中安装板7由圆环平板和中空圆柱一体加工形成;所述同轴连接器9安装在安装板7中空圆柱的下端,介质支撑管8固定在安装板7的上端;所述同轴内导体5和同轴外导体6伸出安装板7下端的部分容纳于中空圆柱的内部。
所述介质支撑管8外径27mm,内径24mm。
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以及第四铜带4的宽度均为2mm,厚度均为0.5mm。
所述第一铜带1和第三铜带3的螺旋直径为27mm,螺距为39.33mm,旋转圈数为0.48圈。
所述第二铜带2和第二铜带4的螺旋直径为27mm,螺距为33.54mm,旋转圈数为0.55圈。
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以及第四铜带4的末端通过螺钉或者胶粘在安装板7上;同时四根铜带采用胶粘方式固定在介质支撑管8外壁上;四根铜带与同轴内导体5、同轴外导体6采用焊接的方式固连。
所述第一铜带1、第二铜带2、第三铜带3、第四铜带4、同轴内导体5以及同轴外导体6为铜或者导电率良好的金属材质;安装板7材质为铝;介质支撑管8为石英玻璃纤维材料;同轴连接器9为铜,介质管10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同轴内导体5和同轴外导体6的阻值在工作波段上满足50Ω的阻抗匹配,且同轴内导体5为同轴馈电。
所述同轴外导体6的中空圆筒两侧的缝隙长度为35m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低剖面宽波束天线由两组双臂螺旋铜带组成,双臂螺旋铜带正交相位差90°,通过改变天线螺旋铜带的螺旋直径、螺距以及旋转圈数等结构来产生90°的相位差,实现自相移结构,得到圆极化覆盖效果;因此在保证增益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天线的剖面高度,实现天线的小型化,减少安装空间,实现与载体的共形安装,同时保证较高的增益不增加系统的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6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虹吸火锅装置
- 下一篇:电气化车辆的电池组电压测量的功能评估和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