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713.X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6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赵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耀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003 黑龙江省齐齐***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卡扣式 汽车 安全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在车辆发生危险时,能对使用者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点式安全带虽佩戴方便,但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三点式斜拉安全带不能提供足够的对人体的约束力,并且当汽车正面被受到剧烈撞击时,人体接触到斜拉安全带的部位将承受巨大的压力,易使人体接触斜拉安全带的部位受到伤害,甚至造成骨折。当轿车发生翻滚或遭遇来自侧面的撞击时,驾乘人员不能被安稳地固定在座位上,造成驾乘人员的身体移位受到伤害,并且三点式斜拉安全带还存有不能均衡分散冲击力,不能依据驾乘人员的高矮调节安全带高度的缺陷。传统的三点式安全带是按人体普遍身高所设计的,安全带斜跨的位置恰好处于驾乘人员的胸部,对于儿童和身材矮小的驾乘人员,三点式安全带并不适合使用,原因是:斜挎的安全带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根据身高进行调整,安全带的位置刚好处于乘车者的颈部,紧急情况下不仅不能保护,甚至会勒住儿童和身材矮小的驾乘人员的颈部,造成二次伤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各种儿童乘车时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迅速增长,儿童乘车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通常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需要不同类型的儿童安全座椅提供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它能在车辆发生危险时有效的保护使用者。
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由驾驶座、安全带自锁卷收器、安全带主体、第一滑动轨道、第一安全带卡扣、第一安全带锁孔、第二滑动轨、第二安全带卡扣、第二安全带锁孔、汽车B柱组成、支撑点组成;其特征在于:安全带自锁卷收器固定在汽车B柱上,第一滑动轨道固定在汽车B柱上,安全带自锁卷收器和第一滑动轨道都固定在汽车B柱10上且在同一直线上,三者固定为一体,支撑点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上,可以在第一滑动轨道上自由滑动,安全带主体下端收在安全带自锁卷收器中,上端穿过支撑点悬挂在汽车B柱前方,第一安全带卡扣和第二安全带卡扣都穿在安全带主体上,第一安全带锁孔固定在驾驶座的右侧面,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滑动轨道固定在驾驶座上,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安全带锁孔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上,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安全带锁孔可以在第二滑动轨道上自由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论任何年龄、高度都适用的汽车安全带,有利于保护任何年龄、身高的驾乘人员的安全,其结构简单、使用范围广、成本低廉,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卡扣式汽车安全带包括:1、驾驶座,2、安全带自锁卷收器,3、安全带主体,4、第一滑动轨道,5、第一安全带卡扣,6、第一安全带锁孔,7、第二滑动轨道,8、第二安全带卡扣,9、第二安全带锁孔,10、汽车B柱,11、支撑点。
安全带自锁卷收器2固定在汽车B柱10上,第一滑动轨道4固定在汽车B柱10上,安全带自锁卷收器2和第一滑动轨道4都固定在汽车B柱10上且在同一直线上,三者固定为一体;支撑点11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4上,可以在第一滑动轨道4上自由滑动,以便驾乘人员将安全带调节到适合自己的高度上;安全带主体3下端收在安全带自锁卷收器2中,上端穿过支撑点11悬挂在汽车B柱10前方;第一安全带卡扣5和第二安全带卡扣8都穿在安全带主体3上;第一安全带锁孔6固定在驾驶座1的右侧面,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滑动轨道7固定在驾驶座1上,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安全带锁孔9固定在第二滑动轨道7上,二者固定为一体,第二安全带锁孔9可以在第二滑动轨道7上自由滑动,以便驾乘人员将安全带调节到适合自己的高度上。
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在不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和普通的三点式安全带一样,下端收在安全带自锁卷收器2内,上端穿过固定在第一滑动轨道4上的支撑点11,悬挂在汽车B柱10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耀,未经赵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