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27821.7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3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小丽;王万虎;朱瑞祥;赵明辉;夏雷;曹晓东;李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51/00 | 分类号: | A01D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捡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具体地说是以拖拉机为牵引动力,以捡拾圆盘为拾取部件,捡拾田间马铃薯的装置,属于现代农业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最大的非谷类食品,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相比落后很多,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收获环节的用工量占其整个种植周期总用工量的半数以上,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是直接影响马铃薯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马铃薯收获大多采用挖掘机挖掘出马铃薯条铺在地表,由人工捡拾装袋,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尽快实现马铃薯捡拾机械化对于马铃薯的收获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我国马铃薯收获是采用挖掘机挖掘马铃薯条铺在地表,然后人工捡拾装袋,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由机架、悬挂架、变速箱、一级传动轴、传动链1、传动链2、一级链轮、二级链轮、链轮轴、左传送带、右传送带、滚动辊、链轴、滑槽、左收集槽、右收集槽、工作台、限深轮、悬挂板、二级传动轴、二级传动轴承、转盘、捡拾铲组成,其特征在于:转盘通过二级传动轴及二级传动轴承固定在机架上,转盘一周均匀布置八个捡拾铲,悬挂架与悬挂板焊接在机架前面,变速箱固定在机架上,一级传动轴穿过变速箱,一级传动轴两端连接有一级链轮,传动链连接一级链轮和二级链轮,传送带安装在二级链轮上,滚动辊均匀布置在传送带上,左右收集槽安装在传送带末端的机架上,工作台安装在机架最后面,限深轮安装在机架下部合适位置。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有以下特点:
(1)捡拾铲通过圆周运动能够有效的捡拾马铃薯输送到传送带上,有效解决了薯土分离的问题;
(2)用限深轮控制捡拾铲的入土深度,使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
(3)用收集槽收集马铃薯有效解决了马铃薯装袋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该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该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该发明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中:1、悬挂架,2、变速箱,3、一级链轮,4、一级传动轴,5、传动链1,6、右传送带,7、滑槽,8、链轴,9、滚动辊,10、链轮轴,11、右收集槽,12、工作台,13、左收集槽,14、机架,15、左传送带,16、二级传动轴,17、限深轮,18、传动链2,19、悬挂板,20、二级链轮,21、二级传动轴承,22、转盘,23、捡拾铲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马铃薯捡拾装置,由1、悬挂架,2、变速箱,3、一级链轮,4、一级传动轴,5、传动链1,6、右传送带,7、滑槽,8、链轴,9、滚动辊,10、链轮轴,11、右收集槽,12、工作台,13、左收集槽,14、机架,15、左传送带,16、二级传动轴,17、限深轮,18、传动链2,19、悬挂板,20、二级链轮,21、二级传动轴承,22、转盘,23、捡拾铲组成,其特征为:转盘22通过二级传动轴16及二级传动轴承21固定在机架14上,转盘22一周均匀布置八个捡拾铲23,悬挂架1与悬挂板19焊接在机架前面,变速箱2固定在机架1上,一级传动轴4穿过变速箱2,一级传动轴4两端连接有一级链轮3,传动链5连接一级链轮3和二级链轮20,右传送带6安装在二级链轮20上,滚动辊9通过链轴8均匀布置在右传送带6上,左收集槽13和右收集槽11安装在右传送带6末端的机架14上,工作台12安装在机架14最后面,限深轮17安装在机架下部合适位置。
当该装置工作时,动力经由变速箱2输出到一级传动轴4和二级传动轴16上,一级传动轴4带动一级链轮3转动,经由传动链1带动二级链轮20上的右传送带6运动,二级传动轴26带动捡拾铲23运动,马铃薯经过捡拾铲23捡拾到滑槽7上然后滚落到右传送带6上,经由右收集槽11收集,该装置由限深轮17控制捡拾铲23的入土深度,以达到有效捡拾马铃薯的目的,该装置左面跟右面工作原理相同。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278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