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0833.5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瑞慧;严罡星;杨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邵穗娟,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数据 机房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机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机房是用于存放后台控制设备以及计算机等装置的空间,由于现在是信息化时候,数据越来越庞大,一个数据机房需要存放大量的设备,而每台设备都得不停运转,因而如何对数据机房内进行散热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数据机房往往只是用空调或是风机对机房进行简单的通风或降温处理,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其散热系统密封循环,能够对数据机房进行较好的散热,且可避免从数据机房散发的热量排放至外部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适用于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数据机房内的冷气机、送风装置以及出风通道,送风装置包括风机、沿所述数据机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送风通道以及多个沿所述数据机房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送风通道,风机的出口与冷气机的进口连通,冷气机的出口与第一送风通道的进口连通,第一送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多个第二送风通道的进口均连通;所述多个第二送风通道的出口均连通于所述数据机房的底端;所述出风通道的进口连通于所述数据机房的顶端,所述出风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内设有多个换热管。
优选的,所述数据机房的底端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沿所述数据机房的宽度方向延伸,支撑板与所述数据机房的底端面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第一送风通道,所述多个第二送风通道沿支撑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沿支撑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且相邻两隔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隔板内设有多个水冷管;各第二送风通道的出口与各安装空间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的,各第二送风通道的出口处均设有门板以及电动缸,门板与电动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并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第二送风通道的出口;各安装空间内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并发送一温度信号给所述电动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风机将冷气机产生的冷气经第一送风通道依次送入第二送风通道,冷风会由数据机房的底端向上送出,对数据机房内的设备的同时进行风冷和湿冷两种冷却,而第二送风通道可以第一送风通道内的冷风均匀吹出,避免冷风集中散出,冷却效果更佳。另外,由第二送风通道送出的冷风将设备热量带走之后可经出风通道内的换热管降温,然后再经风机送回冷气机内,避免从数据机房散发的热量排放至外部环境,造成数据机房外部温度过高,整个散热系统密闭循环,散热效果好的同时可避免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数据机房;10、冷气机;20、风机;31、第一送风通道;32、第二送风通道;40、出风通道;41、换热管;50、支撑板;51、隔板;52、安装空间;53、电动缸;54、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数据机房的散热系统,包括冷气机20、送风装置以及出风通道40,冷气机20、送风装置以及出风通道40均安装在数据机房100内。具体送风装置包括风机20、第一送风通道31和多个第二送风通道32,且第一送风通道31沿所述数据机房100的宽度方向,各第二送风通道32沿所述数据机房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另外,上述风机20的出口与冷气机10的进口连通,同时使冷气机10的出口与第一送风通道31的进口连通,而第一送风通道31的出口与所述多个第二送风通道32的进口均连通,与此同时将所述多个第二送风通道32的出口均连通于所述数据机房100的底端。且上述出风通道40的进口连通于所述数据机房100的顶端,出风通道40的出口与所述风机20的进口连通;在出风通道40内设有多个换热管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0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玻璃基板重工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