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拉伸油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1396.9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5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伸 油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压拉伸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拉伸油压机。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件拉伸均采用冲床或者油压机制作。用机械冲床做金属件拉伸,这种工艺较为传统,对于薄片类金属件产品的拉伸加工倒还好,一旦是比较厚或者强度比较高的金属件拉伸,则会导致不良品高,产品易破裂,品质难以把控,精度无法控制等不足。随着油压压力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推广普及,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可以进行金属件拉伸的油压机。然而,目前的油压机做出来的产品虽然品质有所提升,但是效率低、动作慢、拉伸主缸要克服压边缸力工作,浪费无用功。具体地说,目前的油压机只是简单通过油压拉伸代替机械拉伸,无法充分利用油压技术的优点;目前的压力机一般采用的是拉伸油压缸上置的构造,也即是油压缸位于油压机的上部位置,带动上模下压,而下模则固定设置在油压机的下部位置(工作台上),如此一来,便导致了拉伸油压缸的行程(进程、回程)距离远,动作慢,而且精度不好把控。因此,传统的拉伸油压机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伸油压机,实现高效快速而且质量稳定的拉伸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拉伸油压机,包括工作台、合模部分及拉伸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部分设置于工作台的上部,包括导柱、横梁、合模油缸、曲柄机构及上模板,所述导柱的下段设置在工作台,所述横梁设置在导柱的上段,所述合模油缸设置在横梁的上部,所述曲柄机构设置在横梁的下部,其中,所述曲柄机构的上端与合模油缸相连接,下端与上模板相连接,使合模油缸通过曲柄机构驱动上模板下降,实现合模;所述拉伸部分与合模部分相对应,包括主油缸,该主油缸上升,实现拉伸。一般来说,拉伸上模装在上模板上,由上模板带着下降,实现合模动作,下模装在主油缸的伸缩杆上,由主油缸驱动上升,然后与合模的上模相配合,实现拉伸成型。因此,本拉伸油压机在出厂销售之时,可以不带拉伸模具,也可以带拉伸模具,而且拉伸模具(即上下模)可以随时更换。
进一步,所述导柱包括四根,呈口字形分布。呈方形分布的四根导柱,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相对应地,横梁、上模板也设计成方形板状,然后与四根导柱相配合,受力更加均匀,构造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上模板滑动设置在导柱的中段。在此需要说明上模板的两种设置情况:一种是上模板悬空设计,由合模油缸、曲柄机构配合驱动进行下降、上升动作,实现合模、分模;另一种是,上模板滑动设置在导柱的中段,在导柱引导的基础上,由合模油缸、曲柄机构配合驱动进行下降、上升动作,实现合模、分模。显然,第二种是较优选的设计。
进一步,所述主油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内部,并与液压站相连接。主油缸设置在工作台的内部,液压站布置在工作台后侧,电器柜布置在工作台右侧,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节省空间,也利于生产加工的操作。
进一步,所述曲柄机构是将合模油缸的速度放大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头、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杆组件及第二连杆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头的上端与合模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在上模板的上方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在上模板的上方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的对应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对应侧相铰接。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分别包括若干组,其中,每组包括主连杆、副连杆;与第一连杆组件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亦包括若干组,其中,每组包括主连杆、副连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曲柄机构(也可称为连杆机构、曲臂机构、关节机构等)的作用是将合模油缸的速度放大(即将上模的降升速度放大),而且能够提升上模的抵顶力(即增加拉伸成型时的承受力),实现上模快速合模,减少合模浪费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其作用目的以及需要产生的效果,可设计出多种曲柄机构,两节的、三节式的,对称的、不对称的,上述给出的只是较为优选的一种,并不排除其他各种类型的曲柄机构也适用。也即是说,上述曲柄机构的归纳总结是合理的,在其他技术特征的辅助之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清楚其所表达的技术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1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