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拉伸油压机合模的曲柄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1606.4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9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4/12 | 分类号: | B21D24/12;B21D2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陈正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拉伸 油压机 曲柄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压拉伸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拉伸油压机合模的曲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金属件拉伸均采用冲床或者油压机制作。用机械冲床做金属件拉伸,这种工艺较为传统,对于薄片类金属件产品的拉伸加工倒还好,一旦是比较厚或者强度比较高的金属件拉伸,则会导致不良品高,产品易破裂,品质难以把控,精度无法控制等不足。随着油压压力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推广普及,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可以进行金属件拉伸的油压机。然而,目前的油压机做出来的产品虽然品质有所提升,但是效率低、动作慢、拉伸主缸要克服压边缸力工作,浪费无用功。具体地说,目前的油压机只是简单通过油压拉伸代替机械拉伸,无法充分利用油压技术的优点;目前的压力机一般采用的是拉伸油压缸上置的构造,也即是油压缸位于油压机的上部位置,带动上模下压,而下模则固定设置在油压机的下部位置(工作台上),如此一来,便导致了拉伸油压缸的行程(进程、回程)距离远,动作慢,而且精度不好把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合模部分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合模油缸动作缓慢,因此,需要作出改进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拉伸油压机合模的曲柄机构,由其组成的合模构造,可以将合模油缸的速度放大,从而实现高效快速而且质量稳定的拉伸成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拉伸油压机合模的曲柄机构,该曲柄机构的上端与合模油缸相连接,下端与上模板相连接,使合模油缸通过该曲柄机构驱动上模板下降,实现合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机构是将合模油缸的速度放大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头、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杆组件及第二连杆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头的上端与合模油缸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在上模板的上方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置在上模板的上方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的对应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对应侧相铰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分别包括若干组,其中,每组包括主连杆、副连杆;与第一连杆组件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亦包括若干组,其中,每组包括主连杆、副连杆。
进一步,所述上模板设置在导柱的中段。
进一步,该曲柄机构设置在横梁的下部,所述合模油缸设置在横梁的上部,所述横梁设置在导柱的上段。
进一步,所述导柱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拉伸油压机的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效率高:合模油缸驱动曲柄机构,经曲柄机构将速度放大,实现上模快速合模,减少了合模浪费的时间。二、运动与受力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设置曲柄机构,除了可以放大合模速度之外,在拉伸时,曲柄机构顶住上模板,通过各根连杆的受力传递,更加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拉伸油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拉伸油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拉伸油压机的俯视结构实体图;
图4为曲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曲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工作台1;导柱2;横梁3;合模油缸4;曲柄机构5;连接头51;第一连接座52;第二连接座53;第一连杆组件54;第二连杆组件55;上模板6;主油缸7;液压站8a;电器柜8b;调模机构9;导柱螺纹91;调模齿轮92;同步齿圈93;调模马达94;轴承95;限位缓冲机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至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拉伸油压机合模的曲柄机构,该曲柄机构的上端与合模油缸相连接,下端与上模板相连接,使合模油缸通过该曲柄机构驱动上模板下降,实现合模。所述曲柄机构5是将合模油缸4的速度放大的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头51、第一连接座52、第二连接座53、第一连杆组件54及第二连杆组件55,其中,所述连接头51的上端与合模油缸4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52设置在上模板6的上方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座53设置在上模板6的上方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组件5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座52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51的对应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5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座53相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头51对应侧相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得力仕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1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模垫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切用复合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