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潜水面镜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4091.3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0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管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潜水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潜水面镜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潜水是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目的的休闲运动,广为大众所喜爱。潜水装备中,面镜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让潜水员能够清楚地看到水底的东西。当人类眼睛与水直接接触时,光的折射角度会与空气中略有不同,导致眼珠无法聚焦,影像变得模糊不清,潜水面镜与眼睛之间的空气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EN 16805(潜水面镜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的要求,潜水面镜的镜片需要耐得住一定程度的冲击,并且万一镜片破碎,破碎的方式也应该是安全的。例如碎片的重量不允许超过3.6g,尺寸不允许超过25mm。冲击测试分为两个步骤,都是采用钢珠自由落体来实现的。钢珠的直径是25.4mm,重量66g。第一步,是检验镜片是否能够承受130cm高处的冲击。第二步,是检验镜片在逐步提高的冲击高度下,一直达到530cm,是否可以继续保持不破碎,或者在某个冲击高度破碎后检查破碎方式。
目前采用的测试方法是将潜水面镜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钢珠从各高度上落下,然后观察潜水面镜的破碎情况。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1)测试样品不容易安全固定;(2)冲击点的精确性较难把握,钢珠不能保证每次都能砸在潜水面镜的中心处;(3)不能保证高度钢珠落下的高度时准确的。因此,利用现有的测试装置进行潜水面镜的抗冲强度测试,效率低,测试结果不准确,很难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的用于潜水面镜的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潜水面镜的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支架、底座、垂直固定在支架上的中空管以及可移动安装在底座上的头模单元,待测潜水面镜佩戴在所述头模单元上;测试时,待测潜水面镜的镜面中心与中空管的底部接触。
头模单元中设有一个和人体头部1:1大小的头模本体,将待测潜水面镜佩戴在头模单元中,可以很好地模拟潜水员在实际潜水过程中的情况。通过将待测潜水面镜与垂直的中空管的底部接触,将钢珠从中空管中自由落体,可以百分百保证钢珠落在待测潜水面镜的中心,不存在因位置不准而重复试验的情况,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所述的中空管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孔洞。
所述的孔洞设有7个,这些孔洞的下边缘距离中空管底部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30cm、300cm、350cm、400cm、450cm、500cm和530cm,这些距离是EN 16805标准中规定的待测潜水面镜需要承受的冲击高度。孔洞的设置,可以保证钢球落到待测潜水面镜的距离是精确的,而且不需要每次测试之前都去重新测量高度,能提高测试效率。
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两根水平放置的滑竿。
所述头模单元包括头模本体以及用于固定头模本体的头模支座,所述头模支座呈U型,所述头模本体的顶端和尾端分别抵住U型头模支座的两个侧面。
所述头模支座的两个侧面设有纵向的轨道,每个所述轨道中滑动连接一根立柱。
所述立柱的下端设有与滑竿相匹配的通孔,每根立柱均滑动连接一根在滑竿上。
由于不同潜水面镜的外观是不同的,其尺寸也有大有小,所以在测试之前必须对潜水面镜的位置进行微调,设置纵向的轨道,可以保证潜水面镜能和中心管的底部接触;设置滑竿,可以保证中心管的底部对准潜水面镜的中心,而且方便潜水面镜中两个镜片的切换。
测试时,将待测潜水面镜佩戴在头模本体上,然后调节头模支座的位置,使待测潜水面镜的中心恰好接触中空管的底部;然后依次将直径为25.4mm、重量为66g的钢珠从孔洞中放入中空管中,让钢珠顺着中空管自由落体到待测潜水面镜上,然后观察待测潜水面镜的破水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将潜水面镜佩戴在头模本体上,能有效保证潜水面镜在测试时是水平放置的,且和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2)中空管垂直布置,且在侧壁上设置孔洞,可以保证钢珠在中空管内做自由落体运动,且落下的距离和位置都可控,从而保证了测试的准确性;
(3)减少因失误而带来的重复试验,且左镜片和右镜片测试切换快速,能有效提高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4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渗流‑振动作用下的动水携砂实验装置
- 下一篇:导光板检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