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WIFI双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4625.2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5/35;H01Q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wifi 双频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WIFI双频天线。
背景技术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已经尝到了WIFI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等无处不在,已经深入的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不知不觉已经到了802.101ac时代,其拥有的两个工作频段:2.4G和5.8G来解决远距离常规数据传输需求及近距离高清视频的传输需求,同时也改善了传输信道的拥挤等。所以对于工作在802.101ac模式下的无线设备都具备两个频段同时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但是目前无线设备却受到天线的制约,由于频段之间相隔较远又不是倍频的关系,很难实现天线在两个频段中都能满足高增益和足够的辐射均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WIFI双频天线,具备两个频段同等性能,满足两套天线阵列都达到等幅、同相的要求的特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WIFI双频天线,包括PCB覆铜板、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射频第一馈线、射频第二馈线、信号传输共轴线及信号短接点,所述PCB覆铜板分为C1、C2两个平面,第一辐射单元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是一号第一辐射单元和二号第一辐射单元,一号第一辐射单元和二号第一辐射单元分别位于PCB覆铜板的C1、C2两个平面内;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分为一号第二辐射单元和二号第二辐射单元,一号第二辐射单元和二号第二辐射单元位于PCB覆铜板的C2平面内;所述射频第一馈线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馈入微带线和传输微带线,馈入微带线由一号馈入微带线和二号馈入微带线组成,传输微带线由一号传输微带线和二号传输微带线组成;所述一号馈入微带线和一号传输微带线均位于PCB覆铜板的C1平面,二号馈入微带线和二号传输微带线均位于PCB覆铜板的C2平面,馈入微带线和传输微带线通过第一辐射臂连接;所述第一辐射臂包括一号第一辐射臂、二号第一辐射臂、三号第一辐射臂和四号第一辐射臂,一号第一辐射臂和二号第一辐射臂位于一号传输微带线和二号传输微带线的起点,三号第一辐射臂和四号第一辐射臂分别位于一号传输微带线和二号传输微带线的终点,并且一号馈入微带线通过一号第一辐射臂与一号传输微带线相互连接,并且二号馈入微带线通过二号第一辐射臂与二号传输微带线相互连接;所述射频第二馈线为同轴线,其外导体和二号传输微带线焊接,其内导体的输入端和射频第一馈线的一号馈入微带线通过金属化孔电连接,射频第二馈线通过信号传输共轴线,顺次延伸到信号短接点和二号第二辐射单元相接在一起;所述二号传输微带线和第二辐射臂连接,第二辐射臂包含一号第二辐射臂、二号第二辐射臂、三号第二辐射臂和四号第二辐射臂,一号第二辐射臂、二号第二辐射臂、三号第二辐射臂和四号第二辐射臂均位于PCB覆铜板的C2平面,其中一号第二辐射臂、二号第二辐射臂、三号第二辐射臂和二号传输微带线连接成一个整体,四号第二辐射臂单独存在,通过短接柱和射频第二馈线的内导体的终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射频第一馈线由两个部分组成,即馈入微带线和传输微带线,射频第一馈线为一段不规则的开放式微带线,且沿PCB覆铜板的轴线到板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射频第二频段阵列中射频第二馈线的长度为一个λg,射频第二馈线的物理长度和第一频段的二号传输微带线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传输微带线设置为曲折线,长度为一个λ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WIFI双频天线采用对天线实行双重馈电,使得天线每个频段都具备了单独的馈电系统,同时又使用传输线,实现了天线辐射单元的等幅、同相,有效的解决了WIFI双频天线增益偏低、辐射均匀度差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C1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C2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馈电网络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4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楞机双面预热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金属屏蔽盖的LNB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