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5387.7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7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王星;焦克强;易香;徐虎;孙沙沙;王萍萍;王桂红;曾廷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3/00 | 分类号: | B24B2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面结合 研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
背景技术
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物学等基础实验中,通常会用到研磨技术来粉碎土样或者植物样品。通常研磨棒与研钵两者配套使用,目前实验室所用的研磨棒是玛瑙制作,玛瑙性脆,耐磨性差,落地时研棒柄很容易断裂,从而影响实验进度。并且现有的不同规格的研磨棒,长短各异,形状各异,长的研磨棒容易断裂且不易收存,短的手握时比较费力,使实验的研磨效率降低;圆柱形的研磨棒的研磨方式为线接触,同样存在研磨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棱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的研磨棒的研磨方式为面接触,但由于研磨棒的棱角太大,研磨时与样品接触面少,存在研磨效率低、损耗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研磨棒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通过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解决目前实验室所用的研磨棒是玛瑙制作,玛瑙性脆,耐磨性差,落地时研棒柄容易断裂,从而影响实验进度。并且现有的不同规格的研磨棒,长短各异,形状各异,长的研磨棒容易断裂且不易收存,短的手握时比较费力,使实验的研磨效率降低;圆柱形的研磨棒的研磨方式为线接触,同样存在研磨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棱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的研磨棒的研磨方式为面接触,但由于研磨棒的棱角太大,研磨时与样品接触面少,存在研磨效率低、损耗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点面结合的研磨棒,包括研磨头、橡皮带、研磨柄,所述的研磨头的研磨面为椭圆球形结构,研磨头椭圆球形结构上有一个平面与研磨柄其中一个端面为一体式连接,研磨柄的另一端为研磨面,且研磨面为平面。
所述的研磨头为陶瓷材质。
所述的研磨柄为正六棱柱,研磨柄为陶瓷材质,在研磨柄的正六棱柱外表面靠近研磨头和研磨柄的研磨面一侧的柱体上分别有一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椭圆球形结构长轴大小为4~8cm,短轴大小为3~7cm,。
本实用新型的正六棱柱高度为12~20cm,正六棱柱横切面外接圆的直径大小为2~6cm。
所述的凹槽上安装有橡皮带。
所述的橡皮带为氯丁橡胶材质,橡皮带外表面有点状凸起。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一个研磨棒两个研磨面,且一个研磨面为点研磨面,一个研磨面为面研磨面,可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的土样的研磨,采用一体式的研磨棒结构,即可靠,又方便研磨,可满足不同场合的研磨要求,研磨后进行筛选,只需选择合适的开孔的筛选装置,即可得到所需的土样。
本实用新型的研磨头为陶瓷材质,陶瓷材质抗击性强且耐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柄为正六棱柱,研磨柄为陶瓷材质,在研磨柄的正六棱柱外表面靠近研磨头和研磨柄的研磨面一侧的柱体上分别有一个凹槽,正六方形的研磨柱体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扩大边角增加研磨时的接触面,凹槽可增加人手在研磨时手握研磨棒的摩擦力,从而更好地研磨。
所述的椭圆球形结构长轴大小为4~8cm,短轴大小为3~7cm,该尺寸可以在使用的研钵中尺寸配合度更好,研磨效果更好,提高了研磨效率。
所述的正六棱柱高度为12~20cm,正六棱柱横切面外接圆的直径大小为2~6cm,该尺寸可以在使用的研钵中尺寸配合度更好,研磨效果更好,提高了研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凹槽上安装有橡皮带,安装橡皮带可增加摩擦力,手不易滑动,可更好地研磨,提高了研磨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橡皮带为氯丁橡胶材质,橡皮带外表面有点状凸起,氯丁橡胶材质抗氧化能力强,不易老化,提高了可靠性,表面有凸起,进一步增加了摩擦力,从而手握研磨棒会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研磨头、橡皮带和研磨柄组成,通过六棱柱研磨柄的底面快速将样品碎化,增大与样品的接触面积;再通过球面将样品研磨均匀,且研磨柄上配套有橡皮带来增大接触面的摩擦,起到省力的效果;研磨头和研磨柄材质为陶瓷抗击性强,耐磨损,橡皮带材质为氯丁橡胶,耐氧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较现有技术能够增大研磨棒的抗震性,提高研磨效率和研磨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5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气动打磨浮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