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化工尾气中有机溶剂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6163.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简少平;范一;古志国;吴志诚;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如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00;B01J2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张文宣 |
地址: | 336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化工 尾气 有机溶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化工尾气中有机溶剂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药化工领域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有机溶剂种类繁多,使用广泛且用量巨大,有机溶剂气体不经处理就排入大气,不但有毒副作用,还会在大气的对流层产生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在大气的平流层消耗臭氧,最终会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生产设备中的大量溶剂蒸汽又一时无法抽出来,抽出来的溶剂又不能充分回收和吸收,既造成溶剂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时还会造成对真空泵的损害。
而回收的有机溶剂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经有焰燃烧或无焰催化燃烧虽然能起到解毒作用,但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此通过液体吸收、固体吸附和冷冻冷凝的办法截留有机溶剂气体,才是解决溶剂回收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液体吸收法会产生大量废水,且处理废水费用较大;固体吸附法即采用活性炭吸附,虽然该法是目前吸附有机废气效果最好应用最广泛,但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活性炭就失去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此时就要么更换活性炭,要么对活性炭进行再生重复使用,更换活性炭不仅成本高,而且更换的劳动强度很大,但采用传统的水蒸汽脱附工艺再生活性炭,也会造成废水产生,带来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回收化工尾气中有机溶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化工尾气中有机溶剂的装置,包括吸附罐、冷却回收罐、温控器、加热层、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阀、尾气入口、进气阀、中间连接管、中间阀、第一螺旋回收管、第二螺旋回收管、冷却回收通道、集液槽、通气阀、排液阀、冷却液通道、冷却回收罐上盖、第二排气阀、真空泵以及第二排气口;所述尾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吸附罐的下部,所述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吸附罐的顶部,在所述第一排气口上设置所述第一排气阀;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吸附罐的内外壁之间,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吸附罐的一侧,所述加热层的控制线路连接所述温控器;所述冷却回收罐上盖设置在所述冷却回收罐的顶部,所述集液槽设置在所述冷却回收罐的下部,所述第一螺旋回收管和所述第二螺旋回收管呈U型对接设置在所述冷却回收罐上盖和所述集液槽之间;所述第一螺旋回收管的上端通过所述中间连接管与所述吸附罐的顶部连通,在所述中间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中间阀;所述第二螺旋回收管的上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冷却回收罐外部的所述第二排气阀的一端,所述第二排气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真空泵的一端,所述真空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螺旋回收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螺旋回收管的下端对接并与所述冷却回收通道的上端连通,所述冷却回收通道的下端与所述集液槽连通;在所述集液槽的上部设置所述通气阀,在所述集液槽的底部设置所述排液阀;所述冷却液通道设置在所述冷却回收罐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吸附罐中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线连接所述温控器的信号输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温控器上还设置有显示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实用,通过吸附罐完成吸附净化,当吸附罐中的吸附介质饱和后,开启加热层和真空泵,冷却回收罐开始工作,将吸附罐中的有机溶剂先加热气化再冷凝回收,不仅能够使得吸附罐充分脱附再生循环利用,还能够有效回收有机溶剂,既经济又环保。
第一螺旋回收管、第二螺旋回收管双螺旋并列间隔设置,一端连接,组成U形对接,大部分有机溶剂在第一螺旋回收管中即可冷凝,少部分通过了第一螺旋回收管的也会在第二螺旋回收罐中随着进一步冷却和螺旋预设行程中冷凝下落,双重保障,冷却回收效果更加完善、更加充分。
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配合温控器使用,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所需的温度,对不同使用情况做到最优化的环境控制,节约能耗,提高效率,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吸附罐,2为冷却回收罐,11为温控器,12为加热层,13为第一排气口,14为第一排气阀,15为尾气入口,16为进气阀,17为温度传感器,18为显示屏,211为冷却回收罐上盖,212为冷却液通道,22为第一螺旋回收管,23为第二螺旋回收管,24为冷却回收通道,25为中间连接管,251中间阀,26为集液槽,27为通气阀,28为排液阀,291为第二排气阀,292为真空泵,293为第二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如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如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6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