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粉工业锅炉炉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6412.3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延景平;罗伟;崔豫泓;陈隆;王实朴;刘建航;李小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7/00 | 分类号: | F23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260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锅炉 炉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锅炉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煤粉工业锅炉炉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煤粉工业锅炉的炉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1、结构复杂并且笨重;2、在使用过程中,炉门由于冷热交替产生应力变形,导致密封性能变差;3、保温效果不佳,在烟气的辐射和对流换热作用下,炉门温度过高。因此,现有的炉门存在不够安全和操作不便等问题,难以大规模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强的煤粉工业锅炉炉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粉工业锅炉炉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门衬套和炉门,其中,所述炉门衬套嵌设在锅炉尾墙内,所述炉门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炉门衬套的外侧壁,在所述炉门衬套的端部围绕开口设置有环形槽道,在所述炉门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道相匹配的环形凸起,在所述炉门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炉门衬套的端部进行连接的螺栓孔。
设置在所述炉门衬套上的所述环形槽道为两个以上且同心布置,设置在所述炉门上的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与所述环形槽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炉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隔热层。
在所述炉门上设置有观火管,在所述观火管靠近所述炉门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目镜。
在所述观火管的侧壁连接有用于向所述观火管内吹入压缩空气清扫煤灰的压缩空气管。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和弯折连杆,所述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炉门衬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弯折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炉门铰接。
在所述炉门的外侧设置有把手。
所述隔热层采用石棉。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炉门内设有轻质石棉制成的隔热层,因此炉门具有隔热效果好和质量轻的优点。2、本实用新型由于炉门上设置的环形凸起与炉门衬套上设置的环形凹槽相配合,因此能够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3、本实用新型由于连杆机构一端与炉门衬套连接,另一端与炉门连接,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开关炉门。4、本实用新型由于压缩空气管通过电磁开关控制定时吹扫观火管内的粉煤灰,因此可以清楚观察到锅炉内的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门衬套1和炉门2,其中,炉门衬套1嵌设在锅炉尾墙内。炉门2通过连杆机构连接炉门衬套1的外侧壁,在炉门衬套1的端部围绕开口设置有环形槽道,在炉门2上设置有与环形槽道相匹配的环形凸起3。在炉门2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炉门衬套1的端部进行连接的螺栓孔。当炉门2闭合时,炉门2上的环形凸起3嵌入到炉门衬套1的环形槽道中,在螺栓的紧固下,环形凸起3和环形槽道构成密封结构,能够保证炉门的密封性。
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炉门衬套1上的环形槽道为两个以上且同心布置;设置在炉门2上的环形凸起3的数量与环形槽道的数量相同。当环形凸起3和环形槽道为两个以上时,炉门2与炉门衬套1之间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能够进一步增强炉门2的密封性能。
上述实施例中,炉门2包括外壳21和设置在外壳21中的隔热层22,其中隔热层22可采用石棉,隔热层22的设置能够大大增加炉门2的隔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在炉门2上设置有观火管4,在观火管4靠近炉门2外侧的一端设置有目镜5。在观火管4的侧壁连接有压缩空气管6,压缩空气管6用于向观火管4内吹入空气以吹扫观火管4内的粉煤灰。
上述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直连杆7和弯折连杆8,直连杆7的一端与炉门衬套1铰接,另一端与弯折连杆8的一端铰接,弯折连杆8的另一端与炉门2铰接。
上述实施例中,在炉门2的外侧设置有把手9。
上述实施例中,炉门衬套1和炉门2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6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