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8833.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4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蒋正;王亮;金家楣;季瑞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自由度 超声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作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
背景技术
超声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压电作动器,在航空航天、医疗、机器人、武器系统等高端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器人领域对多自由度超声电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仅大大减小了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精度和定位精度。虽然国内外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多自由度超声电机,但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不便于推广应用。譬如专利(CN1388637A)提出的一种圆柱形定子和球形转子的三自由度超声电机结构。虽然上述电机的结构具有简单紧凑的优点,但是球形转子与圆柱形定子之间的预压力难以控制,而且该结构不方便倒置或平放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包括定子模块和转子模块;
所述定子模块包含作动头、金属质量块、底座、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和预紧螺栓;
所述作动头包含驱动头、连接部和圆柱,其中,所述驱动头为球形;所述连接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截面为圆形,且其最小截面与驱动头的下端固定相连、最大截面与圆柱的上端固定相连;
所述作动头的轴线上设有和所述预紧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底座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且半径大于所述作动头圆柱的半径;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为圆柱形,依次从上到下设置在所述底座内;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底座的底面同轴设置且在轴心均设有供所述预紧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预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底座的底面、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和所述作动头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金属质量块、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夹紧在所述作动头和所述底座的底面之间;
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用于产生纵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
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均用于产生弯振传播至所述驱动头,且所述第一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和所述第二弯振压电陶瓷组件产生的弯振在空间上存在π/2相位差;
所述转子模块包含弹簧夹头、接触块、端盖和调节螺栓;
所述弹簧夹头为上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其上端内壁上设有螺纹、下端设有用于锁住所述驱动头的圆孔;所述驱动头通过弹簧夹头下端的圆孔伸入弹簧夹头内;
所述端盖包含端面和第一套接环,其中,所述第一套接环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和所述端面同轴设置,其上端面和端面固定相连;所述端面为圆柱体,其圆心处设有调节孔、柱面上设有和所述弹簧夹头内壁上的螺纹相匹配的螺纹;所述调节孔的内壁上设有和所述调节螺栓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端面和所述弹簧夹头螺纹连接;
所述接触块包含连接板、第二套接环和接触环,其中,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均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所述第二套接环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接触环的上端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套接环、接触环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套接环和所述第一套接环通过套接进行间隙配合,使得所述接触块和所述端盖之间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接触环的下端和所述驱动头相抵;
所述调节螺栓和所述端面通过调节孔螺纹连接,且调节螺栓穿过所述端面和所述接触块的连接板相抵,用于调节接触块和端盖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所述接触块与驱动头之间的预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作动头在连接部和圆柱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夹持作动头的法兰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底座底面下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为上下开口的空心圆柱,和所述底座底面同轴设置,其上端面和底座底面固定相连,将所述预紧螺栓的螺帽包含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定子三自由度超声电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纵振压电陶瓷组件包含两片纵振陶瓷片和一片电极片,所述两片纵振陶瓷片将电极片夹在中间,两片纵振陶瓷片均为单一极化分区,极化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电极片向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8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