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散热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9860.9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0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10/613;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302 | 代理人: | 张晓东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散热 通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散热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包电池成组方案中,电芯散热大多使用铝板传导方式,成本高,安装繁琐,热量无法从箱体内完全导出,造成电芯散热的一致性较差,散热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强迫对流而提高散热效果的软包电池散热通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包电池散热通风结构,包括存放电池电芯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内排列有固定电池电芯的支架,相邻电池电芯之间的间隙形成间距相等的散热风道,所述的散热风道两侧分别具有通入散热空气的进风通道和排出散热空气的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一侧设有与进风通道相通的进风管,箱体另一侧设有与出风通道相通的出风管。
具体说,所述的支架两端与箱体内壁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与散热风道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单体的电池电芯之间的间隙作为散热风道,通过强迫对流形式将电池电芯热量排出箱体外,提高了电池电芯的散热效果和散热一致性,防止产生热量集聚现象,结果简单,有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 2.电池电芯 3.支架 4.散热风道 5.进风通道 6.出风通道 7.进风管 8.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软包电池散热通风结构,包括存放电池电芯2的箱体1,箱体1呈框形,所述的箱体1内排列有一排排固定电池电芯2的支架3,相邻电池电芯2之间的间隙形成间距相等的散热风道4,支架3两端与箱体1内壁之间分别形成通入散热空气的进风通道5和排出散热空气的出风通道6,所述的进风通道5和出风通道6均与散热风道4相垂直。
所述的箱体1一侧设有与进风通道5相通的进风管7,箱体1另一侧设有与出风通道6相通的出风管8。
强迫对流的散热空气通过进风管7进到箱体1内部的进风通道5,流经相邻电池电芯2之间的散热风道4,冷却电池电芯2后经出风通道6由出风管8排出箱体1外。由于每个散热风道4间距尺寸相同,因此每个电池电芯2的散热条件一致,这种散热形式,比现有常规散热方式可降低50%的电池电芯2温升,并且电池电芯2的温度一致性好,温度梯度低。
本实用新型结果简单,其利用单体的电池电芯2之间的间隙作为散热风道4,通过强迫对流形式将电池电芯2的热量排出箱体1外,在不增加成本和安装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电池电芯2的散热效果和散热一致性,防止产生热量集聚现象,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98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数控机床上通过去屑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 下一篇:自主工作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