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0137.2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4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涛;张治民;魏晓俊;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22 | 分类号: | F27B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回转 窑筒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熟料生产的回转窑,具体地,涉及一种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
背景技术
回转窑是水泥熟料生产的关键设备,用于新型干法工艺熟料的煅烧,通常情况下,回转窑被设置为长筒外形、钢制筒体,同时,在筒体内衬设置有耐火材料,回转窑横卧安置,并通过托轮支撑、旋转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回转窑呈整体结构且单体重量十分庞大。
在使用中,回转窑熟料的产量大,久而久之,对窑口筒体材料磨损会逐渐严重,从而易造成筒体过热变形,同时,窑口长时间处于喷煤火焰的辐射,窑口热流量大、运行环境十分恶劣,窑口筒体温度高、热膨胀大、材料强度衰减严重,窑口护板螺栓易松动,进而导致耐火材料脱落,故窑口筒体时常被烧损变形,严重时就必须更换。
商家在窑口筒体被烧损变形时,会更换窑口筒体,但更换筒体工作量大、周期长。例如,在中国专利“一种回转窑窑口筒体更换方法”(201410449986.0)中,所提供的更换方法仍然繁琐。
而目前并没有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多个弧形的分瓣筒体沿圆周方向拼接形成筒体,每个所述分瓣筒体上设置第一安装部,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所述分瓣筒体上的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凸出于所述分瓣筒体外壁的连续安装面,且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分瓣筒体外壁的弧面延伸并设置有若干螺孔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分瓣筒体外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点,且每个所述凸点上设置有螺孔。
优选地,多个圆形子筒体沿轴线方向拼接形成所述筒体,每个所述子筒体上设置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所述子筒体上的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子筒体通过环形连接件连接,所述环形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三安装部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环形连接件的外周壁上套接环形轮带,所述环形轮带连接至少一个拖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凸出于所述子筒体外壁的连续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子筒体的外圆周壁延伸,所述第三安装部为凸出于所述环形安装件外壁的连续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环形安装件的外圆周壁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置有若干螺孔,或者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所述子筒体外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点,所述第三安装部为所述环形安装件外壁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点,且每个所述凸点上设置有螺孔。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内衬。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回转窑筒体进行瓣化处置,将整体的筒体分为多个部件,再用密集的螺栓连接成整体;在横截面上将筒体分为2~16瓣,并用螺栓连接成圆形筒体;在将筒体纵向上分为多段,并用螺栓与相邻段的筒体进行连接,考虑原有支撑结构,在托轮支撑的筒体处截面仍为圆形结构,并用螺栓与相邻段的筒体进行连接。所述瓣化水泥回转窑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局部更换都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的水平平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晰的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瓣化水泥回转窑筒体的水平平铺结构示意图,所述回转窑筒体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筒体,在目前现有工作中的筒体为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体形巨大,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筒体是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具体地,多个弧形的分瓣筒体11沿圆周方向拼接形成筒体1,所述分瓣筒体11呈弧面状,优选地,将所述筒体1的横截面的平面进行等分,从而等分出多个弧形的部分筒体,所述部分筒体即为所述分瓣筒体11,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分瓣筒体11的数量可以为2个、 4个、9个或者16个,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分瓣筒体11的数量优选地在2个至16个之间,少了就无法实现分瓣,多了不利于将这些筒体进行合理稳固的拼装,加大了工作难度和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0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