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皮肾镜取石术用引流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0201.7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7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潘衍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衍宏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刘子成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皮肾镜取石术用 引流 止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皮肾镜取石术用引流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指通过在腰部建立的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将肾镜置入肾盂肾盏内,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把上尿路结石击碎取出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取净结石率较高,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然而,肾出血仍然是该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严重出血,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减少和有效处理该并发症,成为泌尿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术后由于引流管脱出产生的牵拉作用,部分患者会感觉缝合皮肤处疼痛,影响患者休息、术后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肾镜取石术用引流止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皮肾镜取石术用引流止血装置,包括引流管和贴片,所述引流管的前端设有引流管内口,所述引流管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注水口和第二注水口,所述第一注水口的内部设有第一注水口逆流阀,所述第二注水口的内部设有第二注水口逆流阀,所述第一注水口的末端连接端口水囊,所述第二注水口的末端连接止血水囊,所述端口水囊的前方设有引流管侧孔,所述引流管的后端设有引流管出口,所述引流管出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接口的前端,所述接口的后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引流瓶的内部,所述引流瓶的上端设有气球,所述贴片的侧面设有贴面,所述贴片通过连接部连接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内表面设有紧贴面,且紧贴面为粗糙摩擦面,所述固定臂的两端设有固定钳,两个固定臂之间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端口水囊和止血水囊在引流管的外表面,且端口水囊注水后扩张为球形,止血水囊注水后扩张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引流瓶的外表面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端口水囊和止血水囊为弹性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通过丝线固定在固定臂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引流止血装置能够在手术进行时对腔镜内的操作孔及观察孔管道进行及时的止血,并引流出积血和积液,避免血液淤积至内腔。不需视野和定位,医生就能够在手术台上确定止血效果,提高了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的安全性。其储存方便,且还能作为普通的引流管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并且,术后减少患者术后创伤、心理负担,同时减少拔除引流管时的工作量及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临床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中:1引流管内口、2引流管侧孔、3端口水囊、4止血水囊、5引流管、6第一注水管逆流阀、7第一注水管、8连接管、9接口、10第二注水管逆流阀、11第二注水管、12引流管出口、13引流瓶、14气球、15丝线、16贴片、17贴面、18固定臂、19固定钳、20紧贴面、21凹槽、2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衍宏,未经潘衍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0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垃圾土温度干预装置
- 下一篇:大容积气瓶火烧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