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座椅横梁组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1383.X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4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卢学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N2/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座椅 横梁 组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座椅横梁组件和具有该车身座椅横梁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一般采用阴极电泳的涂装方法,以提高车身内腔和缝隙间表面的耐腐蚀性。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车身座椅横梁结构不便于开豁口,使得车身座椅横梁与门槛内板的搭接处无排气孔,在电泳时该部位会有气体聚集,导致电泳后腔体内部无法形成电泳漆膜或电泳漆膜薄,从而引发锈蚀,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锈蚀性能好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座椅横梁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包括: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具有朝向内侧敞开的凹槽;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门槛内板相连,且在所述凹槽部与所述门槛内板间隔开;座椅横梁加强板,所述座椅横梁加强板设在所述座椅横梁的上方且与所述座椅横梁相连,所述座椅横梁加强板在X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座椅横梁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通过在门槛内板上设置凹槽,解决了座椅横梁在电泳工艺中的排气问题,确保座椅横梁内部积气顺利排出,可以有效提高座椅横梁和座椅横梁加强板的防腐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所述门槛内板的一部分向外突出以形成。
可选地,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X向间隔开设置。
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mm-5mm。
优选地,所述座椅横梁与地板之间形成下腔体,所述下腔体通过所述凹槽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座椅横梁加强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座椅横梁加强板与所述座椅横梁之间形成上腔体,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间隙与外界连通。
可选地,所述座椅横梁与所述座椅横梁加强板焊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断面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
车身座椅横梁组件100,下腔体101,上腔体102,
门槛内板10,凹槽11,座椅横梁20,座椅横梁加强板30,间隙31,
地板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首先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座椅横梁组件100。
如图1-图3所示,车身座椅横梁组件100包括门槛内板10、座椅横梁20和座椅横梁加强板30。
其中,门槛内板10具有朝向内侧敞开的凹槽11,凹槽11避开焊点设置,座椅横梁20与门槛内板10相连,且座椅横梁20在凹槽11部与门槛内板10间隔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1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量化翼子板
- 下一篇:一种具有低频吸声结构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