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1654.1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8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姚智衡;姚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5/22 | 分类号: | B63B25/22;B63B27/12;B63B11/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集装箱 装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特别适合于LNG罐式集装箱多式联运,通过陆路、铁路、水路“一罐到底”的运输,实现向内河LNG燃料动力船提供LNG清洁能源,实现自水路运输向陆上供应LNG清洁能源,新的大物流环环相扣的对接。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内河船舶众多,交通运输部2013年就提出《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内河运输船舶能源消耗中LNG的比例超过10%,届时内河将有大批LNG燃料动力船,应广泛配置LNG加注站才能满足市场需要。船用LNG加注站市场需求巨大;而早在2013年5月,中国船级社与有关大型集团公司就携手推进“气化长江”项目;而罐式集装箱助力LNG物流模式的升级,更是为LNG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带来一系列物流模式的创新。
当前,LNG应用起步阶段的加注站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是岸基加注站,2、水上加注站,3、是水上加注船。岸基加注站的建设需要经过对岸线码头选址、调研、报批、设计和建设多个环节,程序繁杂且实施周期长;水上加注站因存储容量一船较小存在诸多不便,加注船由于装载量小,装载和加注工艺更为复杂而不被业界看好。上述几中加气站形式在LNG动力船加注时间较长,气站充装效率偏低更是突显其先天不足。
为追求更加安全、便捷、经济的加注模式,行业内正竭尽所能尝试开拓不同方式的LNG物流模式,如公路、铁路、水路等,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式水陆联运的运输加注模式已成功应用。
现阶段“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处于成功应用初期,需要开发一种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船与船、水与陆的换装船来适应LNG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
为适应LNG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和“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的新型运输模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可以作为“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的公路、铁路或水路多式联运其中的一环,实现无缝多式联运的“一罐到底”水上换装新运输模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一种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表面设有主甲板,主甲板上设有二条平行的轨道,在所述的两条轨道之间设有围合的坞墙式防护壁,龙门桥式LNG罐式集装箱专用起重机沿二条轨道运行;
所述主甲板的前端设有首跳板及升降所述首跳板的起升系统。
进一步讲,所近船体内部采用多纵多横舱壁分隔成多个舱室,其中前后左右设有至少各一个压载舱,用以调节本船浮态及平衡。
进一步讲,所述船底舱的机舱内设有消防泵,舱室内设有消防泵,消防泵与消防水管连接,消防水管出口设在主甲板上。
进一步讲,所述的坞墙防护壁为坞墙式舱围壁,坞墙式舱围壁采用双壳结构,龙门桥式LNG罐式集装箱专用起重机的导向稳定滚轮沿坞墙式舱围壁顶端滑动。
进一步讲,所述主甲板设有装载LNG罐式集装箱舱。
进一步讲,所述转运舱内壁上设有静电感应器,静电感应器通过控制器与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讲,所述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的电源系统设在岸边,电源系统通过电源线与LNG罐式集装箱换装船上的电器设备连接。
进一步讲,所述船体长度≥60m、船宽≥16m、型深≥3.0m。
进一步讲,所述坞墙式防护壁顶蓬夹板宽度大于0.7米。
进一步讲,所述坞墙式防护壁长度小于轨道长度,主甲板前端设有车辆装卸区,坞墙式防护壁与车车辆装卸区相接,至少有局部车辆装卸区在二边轨道之间;
在所述车辆装卸区二侧各设有甲板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行业界新推出LNG“罐式集装箱、一罐到底”式海陆联运落到实处,可以形成水运LNG罐式集装箱接收站,同时实现向内河LNG燃料动力船快速提供、罐式集装箱存储的LNG清洁能源,也可以实现自水路运输向陆上车载运输快速供应罐式集装箱存储的LNG清洁能源,开创LNG罐式集装箱水陆联动无缝对接,切实实现新的运输模式和换装模式,为LNG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如下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断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断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断面示意图。
图5为船体内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静电报警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东江造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1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