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包风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42877.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刘广;曾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小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0525;H01M10/6563;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风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风冷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摩托车、摩托艇等大型设备内电器件的能量提供来源,动力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其内部发生的化学副反应以及电池内阻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其充放电性能和工作寿命会大幅降低,而且会给电池包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让电池包内的单体电池均工作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电池包内一般会设计有散热系统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的动力锂电池包采用的风冷式的散热系统,普遍出现散热不均衡以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同时,风冷式的散热系统,由于该系统通过将外部的空气导入至电池包内并进行热交换,因此电池包内的单体锂电池处于未封闭状态,存在电池包外部的液体通过导风管道进入到电池包内部的可能,尤其对于应用在摩托艇等大型水上交通设备的电池包,电池包外部的液体通过导风管道进入到电池包内的风险更高;为了解决外部液体通过导风管道进入到电池包内这个技术问题,目前一般通过在导流管内设置挡片,或者将入风管设置成具有拐角的两段并在拐角处设置吸液部件,通过吸液部件对进入到入风管内的液体进行阻挡和吸液,虽然这两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液体进一步进入至电池包内,但是,防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防止电池包外部的水分等液体进入到电池包内部,从而避免电池包内的单体电池短路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损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包风冷系统,在动力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对电池包进行散热,且散热较为均衡;同时,解决了电池包外部的水分等液体进入到电池包内部的技术问题,防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包风冷系统,包括有箱体、位于箱体外且通过导流管与箱体内部连通的风机,箱体内腔前后两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顶端和第二导流板顶端均连接在箱体内腔顶部壁上,第一导流板底端和第二导流板底端均连接在箱体内腔底部壁上,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且靠近箱体内腔底部位置连接有一块或多块第三导流板;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以及第三导流板将箱体内腔分隔成第一导流风道、电池装配腔、第二导流风道以及第三导流风道,第一导流风道通过第一导流板靠近底端部的位置上开设的第一导流孔与第三导流风道连通,第三导流风道通过第三导流板上开设的第三导流孔与电池装配腔连通,电池装配腔通过第二导流板上开设的第二导流孔与第二导流板连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导流管与第一导流风道连通,第二导流风道通过导流管与外部连通。
第三导流板为多块,多块第三导流板平行布置在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且处于同一平面上;第三导流风道还通过多块第三导流板之间的空隙与电池装配腔连通。
电池包风冷系统还包括风罩,风罩通过倒风管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
电池包风冷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外部的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包括安装在箱体外壁上且与箱体底部壁平齐的水感应器、安装在箱体内且与水感应器通信连接的控制芯片MCU以及安装在导流管上且与控制芯片MCU通信连接的电磁阀,水感应器用于检测水位以及将水位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传送至控制芯片MCU,控制芯片MCU用于接收电压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的通断。
防水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控制芯片MCU与电磁阀之间的电磁阀驱动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3以及继电器LS1,光电耦合器U3的阳极通过电阻R6与电源VDD1连接,阴极通过电阻R7与电源VDD1连接,集电极与电源VDD2连接,发射极通过电阻R8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R9与地相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相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1与电源VDD2连接;继电器LS1的接线端1与光电耦合器U3的集电极连接,接线端6与电源VDD2连接,接线端4与电源VDD4相连接,接线端3为控制信号输出端。
电磁阀驱动电路分为三个部分,即以电阻R6、电阻R7以及光电耦合器U3构成的控制信号输出部分、以电阻R8、电阻R9以及三极管Q1构成的驱动部分以及以二极管D1、继电器LS1构成的控制部分;光电耦合器U3起隔离作用,处于关断状态的光电耦合器U3能够防止控制信号进入从控制信号输出部分进入驱动部分,从而抑制驱动部分的高频干扰进入控制部分;当控制信号以低电平的形式使电耦合器U3 的阳极和阴极导通后,致使光电耦合器U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通过电阻R8,电阻R9分压,使三极管Q1导通,输出电流来驱动继电器LS1,其中,二极管D1在继电器器LS1关闭时构成放电通路,从而防止三极管Q1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小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小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42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